第 2495 期(2012 年 6 月 17 日) ◎ 觀景人生 ◎ 鄭景鴻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傳統上,父母各安其職,女主內、男主外,分工合作為家庭打拼,本無高低之分。只是,溫柔慈愛的母親總比嚴肅拼搏的父親令人更窩心。
家庭也好、社會也好,良好的父親角色,每每能帶來正面的能量。職場上的好上司,往往就是人生師父,作為下屬、作為徒弟,對前輩的尊重,不但在生前,也會在老人的死後。在國家層面,受人尊敬的政治領袖,也往往被比作人民的父親。開創型的政治領袖如美國的華盛頓及中國的孫中山,更被尊為「國父」。在平常日子,能愛民如子的官員,也會被視為是父母官。
傳統社會視父親為一家之主,安分守己的父親是孩子的福氣。近年的一套感人懷舊電影「歲月神偷」裡的父親,是個好例子。不少基督徒家庭喜歡擺放寫上「基督是我家之主」的擺設,這也是給家人的很好提醒,家人間縱有紛爭,也不會忘記,更大的主人是在天上的基督與天父,人間的小磨擦,是沒有甚麼大不了的。
月前,由長者家慈善基金舉辦的第二屆《長者家書》比賽,有逾萬人參加,其中入選作品中,包括由一名八十歲老伯伯為紀念他早逝的父親而寫的《父親的眼淚》。他在文章中,憶述年輕時身在內地,經歷了十年「文革」劫難,本是出生小康之家的他,由於父親是地主而慘遭批鬥,一生三進三出牢房。他父親為了無辜兒子的不幸而流下男兒淚。俗語說:男人流血不流淚,看見爸爸為痛惜自己而傷心流淚,作為兒女的怎能不動容?就是到了八十歲,還是忘不了!
請記住:沒有家庭問題,便沒有社會問題。爸好家更好,此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