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旅的觀感及反思—
寫在港滬教牧交流會之後


2495 期(2012 年 6 月 17 日)
◎ 文林 ◎ 湛乃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與湛師母於四月往上海參加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舉辦的「港滬教牧交流會」,這是我第三次踏足上海。第一次到上海是在八十年代,中國推動開放改革,當時中國的教會領袖王明道先生出獄後搬到上海居住。我陪伴北愛爾蘭的麥農理牧師前往上海探望王明道先生夫婦,那是我們第一次相見,也是最後一次的會面,因為王明道先生兩年後便安息主懷。

  上海當時給我的印象是非常落後,印象最深刻的是機場。當年的舊機場是我所接觸的最落後的機場之一,下機後我們步行到一幅牆後面拿行李,那裡並沒有行李輸送帶,工作人員從牆的另一邊把行李從牆上的一個圓洞傳送過來,但今日的上海新機場已經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國際機場;開放三十年,上海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次到訪上海是十多年前的事,我與香港聖經公會的代表團探訪中國基督教兩會的領導人,洽談和合本聖經修訂事工,中國基督教兩會給我們亮了綠燈,願意支持有關的修訂事工。那次的探訪,我們得到兩會熱情的接待,也參觀了兩會的印刷廠及華東神學院,同時也成就了中國兩會在香港舉辦中國聖經事工展覽,我與兩個兒子(世基,世頌)也有機會在會展中心展覽期間擔任義工。(聽說該次聖經事工展覽,也是中國基督教兩會在大陸以外的首次歷史性官方事工活動。)

  我第一次到上海,得到的印象是地方非常落後,百姓衣著樸素,生活也很簡樸,浦東區仍未有任何發展。第二次去,上海已經起了很大變化,浦東區已經發展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大大改善了,吃的東西也豐富了。 第一次與第二次對上海教會的觀感都是「老化」,不單止教牧同工都是一把年紀的長者,大部分的會眾也是長者。但今次,也就是第三次踏足上海,很明顯的是看見上海教會年輕化,是次參加交流會的上海教牧同工大部分都是年輕的同工。 是次上海之旅最使我們感動的是在國際禮拜堂參加禮拜三晚的青年崇拜,看見千多位青年人坐滿了禮堂,積極投入唱詩、敬拜及專注聽道,我們看見這種景象,都很激動。

  中國地大物博,我們看見上海的教堂(像國際禮拜堂、沐恩堂、聖三一教堂等)每間都非常宏偉,而且都是歷史悠久。當然這方面也有一些歷史因素,百多年前,外國人前來中國,第一站就是上海(因為當時是乘船前來),所以很多差會都是先從上海工作,也建築了宏偉的教堂,這些教堂現在也成了國家保護文物。

  昔日國內的教會曾經受到很大的逼迫,所有的教堂曾經有一段時間被迫關閉,也有很多教堂被人霸佔,但隨著開放政策的落實,很多教堂都歸還了教會,得以重建或翻新。看見上海的教會欣欣向榮,有美好的發展,我們看見神的工作真的非常奇妙,就像約珥書二章二十五節指出:「我打發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