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的焦點在於「上帝國」。哈那克(Adolph von Harnack, 1851-1930)指出,上帝國是耶穌宣講的核心之一。不錯,我們對上帝國的認識主要是來自於耶穌的宣講。馬可福音在這兒記載了耶穌用兩個比喻宣講上帝國,然後提到耶穌對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宣講。
26至29節有關種子長大的比喻是馬可福音所獨有的,而30至32節的芥菜種比喻也可在馬太和路加福音找到。馬可把這兩個比喻放在一起,更能表達上帝國的可知與不可知的奧祕。比喻的方法是透過「已知」揭示「未知」(太十三35)。聽道者都具備一些對自然界的知識:日出耕作,日入眠息,五榖便自然地發苗、長穗和結子。同樣的,他們也知道,細小的芥菜籽會長成大樹。然而,人雖能認識大自然,也可按這些知識耕作而獲得收成,卻不知道大自然的終極道理,更不能掌握自然界的變化。
我們不難明白,耶穌以種子的成長比喻上帝國,顯然的是藉眾已知的大自然知識揭示未知的上帝國知識:上帝國會由小變大,會成長擴展。我們今天對上帝國的成長有更清楚的認識:由作為先鋒的施洗約翰開始,到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再由信徒把天國的福音傳到地極,天國就是這樣由小變大的擴展。29節說到的收成也是眾所能明白的。然而,馬可在這引用了約珥書三章十三節指出天國的成長到了收成的時候,就是上帝的審判。上帝國的成全是上帝自己的工作,是超乎人所能想像的。不但如此,雖然信徒也參與在上帝國的成長當中,卻不知道上帝國的終極道理,更不能掌握之。
根據馬可的記載,耶穌是按照眾所能聽的用比喻對他們講道,而在沒有其他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我們在這兒見到耶穌採用不同的對待方式,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給群眾講的比喻是間接的,而耶穌給門徒講的道是直接的。我們也知道,直接的當然比間接的更清楚。為甚麼耶穌採用如此不同的對待方式?因為耶穌不要眾明白上帝國的道理(太十三14-16)?因為門徒愚蠢,需要給他們補課?都不是!答案只有一個,就是「耶穌自己的選擇」。正如耶穌選召門徒或上帝選召以色列為選民一樣,不是因為他們聰明或虔誠,乃完全出於耶穌基督和上帝的主權。
選民得到上帝更用心的照顧是很自然的,那麼,蒙召的門徒得到耶穌更直接的教導,我們也不應認為有甚麼不對。可是,無論是間接的比喻式宣講,還是直接的教導,上帝國對於在世的所有人都仍然是奧祕。因為我們只知道一些,不知道全部。分別只在於有人知多些,有人少知點。今天的我們是馬可福音中的眾,還是門徒呢?其實,門徒也跟眾一起聽了耶穌講的比喻,他們甚至不明白(可能這就是耶穌要直接教導他們的原因),需要耶穌解釋(四13-20)。我們從聖經中讀了耶穌的比喻,縱使也看了耶穌給門徒的直接教導,卻沒有耶穌親口的給我們講解。因此,我們對上帝國的知識仍然是間接的。然而,耶穌給我們賜下聖靈,直接地教導我們真理(約十四16, 26;十六13),使我們更能明白上帝國的奧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