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聖公會一百週年
 回溯過去.展望未來


2495 期(2012 年 6 月 1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為紀念中華聖公會創立一百週年,香港聖公會神學教育專責委員會和明華神學院於六月七至九日舉辦「回溯過去,展望未來:在華聖公會歷史及其對香港聖公會的影響」學術研討會。是次有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台灣及世界各地共三十三位學者發表論文,分別從教會與社會、牧區歷史、牧區與教會、神學、出版與翻譯、傳記,六個方面進行學術研討。

  是次研討會正值一九一二年建成之中華聖公會成立一百週年,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在致開幕辭時表示,香港聖公會是一開明及普世的教會,他希望從中華聖公會一百年的歷史中學習,並展望將來。他更指中國內地現已不再有聖公會教會,香港亦無意在內地推動聖公宗,卻需要從內地信徒的信仰及經驗中學習更多,並認為香港聖公會已成為中國教會的一部分。

  鄺大主教續言是次研討會對教會意義重大,首先能在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的角度下,更深入理解聖公會的歷史。他說:「香港聖公會雖由英國主教及英國聖公會差會傳教士共同建立,但我們亦是植根於中國的教會。我們的英國主教及傳教士親身深入參與在中國內地的基督教事業中。因而,若不瞭解中國的歷史,就無法理解今天香港聖公會之歷史。」

  其次是能在中國文化、宗教和社會的情況,反思香港聖公會及其作為中西方橋梁的作用。他指香港聖公會是華人教會,卻在英美基督教經驗中成長起來,因此在中西方間、中港兩地間、聖公會與其他基督教傳統間發揮橋梁角色。例如十九世紀著名漢學家包爾騰主教(Bishop John Shaw Burdon)推動聖經及公禱書的中譯,這都是香港聖公會盼望能從歷史中學到更多。

  最後是致力於香港聖公會在學智、靈性及社會方面的發展,在回溯過去的基礎上展望未來。他又指教會、教育及社會福利一直是香港聖公會三大事工,同樣中華聖公會在教育、社會福利、聖經翻譯、神學事工及贊美詩編撰方面皆參與進到普世的層面,香港聖公會亦是如此。他最後說:「今次發表的一些論文將論及聖公會的普世層面,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將聖公會的經驗置於更廣闊的在華基督教發展視域下進行思考。」

  三十三篇學術論文於三日內共分九節進行。第一節由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徐以驊教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福州馬江海戰紀念館文博館員林鍵教授、香港大學歷史學系兼職訪問講師招璞君博士發表研究內容。

  首位講者徐以驊教授以風趣幽默的方式發表其論文「美國聖公會與中國社會」,他笑言美國聖公會在華歷史上有「三高」,包括學術化高、教育與神學水準高、社會參與程度高。他提及美國聖公會在華的宣教事業,包括建立教堂、學堂、醫院,透過此建立人際關係網絡和社會動員的管道,令基督教的影響以有形及無形的方式滲透整個社會;美國聖公會對中國基督教會的型塑,針對「城市化」及「精英化」的高端路線,在沿海、城市以及政治地緣佈局,培訓出不少在中國具影響力的信徒,增加在華教會的社會能見度;美國聖公會對近現代中國政治的參與,雖未有正式贊助革命運動,卻有以「機構性」的性質參與如辛亥革命前的興中會、光復會等社會活動。徐教授總結說:「聖公會作為高端路線的代表性公會,其歷史作用自然毀譽並存。美國聖公會的教育、教會和政治嵌入以及精英化的傳教路線自然得到學界更多的認同和更高的評價,且為中國基督教在思考未來發展道路,提升神學水準和國際地位的重要經驗和座標。」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