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愛保衛家園


2415 期(2010 年 12 月 5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項『家庭生活質素』調查發現,家庭收入跟生活質素並沒直接關係,若以四分為滿分,三分代表滿意生活,受訪者就算面對『失業』、『經濟困難』或『情緒問題』,大部分人仍給予超過三分,反而『父母離異』、『配偶感情』出現問題,則最令人感到不開心,平均會給予少於三分的水平。」

  《am730》19.11.2010

  普立茲獎得主米徹勒(James Michener)有句名言:「家庭應該是一切價值意識的搖籃。」他的潛台詞是,若果家庭崩解,社會的價值意識必隨之崩解。

  家庭由人組成,父親母親是家庭的頭,父母的關係有變化,婚姻破裂了,這個家就出現問題。有項調查訪問了二千名香港人,問他們家庭出現甚麼變故會令他們最不開心,答案是當他們的父母離異,或者他們與自己的配偶出現感情的問題。

  相對來說,若果只是經濟困難、失業以至情緒問題,只要家庭的支柱父親母親仍保持良好關係,這個家庭仍有充足的「抗逆力」去面對。香港人多少經歷過艱苦的日子,五十年代的「一家八口一張床」、六十年代的難民潮和兩次暴動、七十年代的股災和石油危機,但因為那個時代做父母的多齊心的含辛茹苦,結果帶領家人熬過了種種困難。願意與兒女同甘共苦的,才是盡責任和成功的父母。

  人生至大至聖的道理,就是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家庭成為最樸實也最根本的基石。兒女回到家中,有父母在,而且父母相愛相親,兒女就感到安全和幸福。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孩子,他們也會頑皮,在青春期也偶爾反叛,但他們不會壞到那裡去,因為他們有一顆健全的心靈。

  可惜這一代的港孩就是缺少互愛的父母。現時隨便問一班小學生,起碼有三分之一是來自單親家庭,另有三分之一他們的父母關係也是乏善可陳,常處於冷戰膠著狀態。試問置身這樣家庭的孩子,他們會健康地成長嗎?他們會有快樂而滿足的心境嗎?

  德國人把學校稱為「園」,例如幼兒園、幼稚園;其實家庭更應該成為情與愛的「家園」,父母種下愛的種子,以情去澆灌,孩子才會健康成長,這個家一定可以長出燦爛繽紛的果子。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