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是於一五八二年八月七日抵達澳門,翌年九月十日與羅明堅進入中國,在肇慶城創立寓所,中國官員視之為「番僧」,等同佛教和尚身份,才獲居住。十年後轉往韶州,結識中國文人瞿太素,拜利瑪竇為師,學習西方科學,由利氏協助翻譯歐德里的《幾何學》。直至一六零一年始在北京定居,利氏以歐洲使節進貢禮品,獲萬曆帝授予「俸祿」待遇,得以終身享用。而利氏在北京不過九年時光,由於利氏西學知識精到,拜訪就教學子視為時尚,所接觸的士大夫可謂權傾朝野。所能交往的文士多為詩人墨客,固每多為利氏畫像留真,從可見利氏的個人,或雙人畫像確屬不少,其中有一些是中國畫家所畫的畫像(見圖左),在繪畫的技術中,一看便知是一幅漢畫。至於西洋畫,人像的繪描,油畫筆工為細緻,陰陽色調至為鮮明。據所知利氏在一六一零年過世前,曾留下一幅極為精貴的人像畫(見圖右),可說是利氏的肖像,更是他的遺像。因為利氏於一六一零年五月三日那天,曾先後在北京走訪多位朝中的朋友,精神極為勞累,回到耶穌會宿舍後,已感不支,病臥在床。環繞在利瑪竇病床的耶穌會教士,深知利氏體弱不久人世,於是向一位精通繪畫的助理修士以馬內利.佩雷拉(Emmanuel Pereira)請求為利瑪竇速畫一幅遺像。這位修士隨後為利氏進行繪畫,這可說是利瑪竇的遺像。這幅遺像所見利瑪竇身穿一襲黑色長袍,是儒家子學的服式,雙手套在雙袖之中,展現利氏在微光的視覺效果。拉丁文題字著:「利瑪竇生於馬撒搭,首位將福音帶到中國的耶穌會成員,於一六一零年辭世、年享六十歲。」據知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於一六一三年經澳門返國的途中,曾將這一幅名畫帶去,直到現在仍在羅馬耶穌會中。據查《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所知,這位佩雷拉修士本是澳門中國人游文輝,字舍樸,他繪畫筆功不愧為後人所稱讚。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