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老的行業活化起來—
香港殯儀服務的更新


2346 期(2009 年 8 月 9 日)
◎ 教會觸覺 ◎ 本刊記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殯儀服務一直給人暮氣沈沈和不思進取的感覺,服務質素不夠專業,靈堂的設計及氣氛也是千篇一律。在坊間七間持牌殯儀館中,卻有九龍殯儀館率先打破傳統規範,將館內三樓全層革新,並設有獨立聖堂及安靜區,讓基督教及天主教的信徒能找到一處寧靜地區進行安息禮拜及追思活動。而推動革新殯儀服務的董事總經理程廣寧博士(程)及業務拓展總監董事吳艷梅女士(吳),雖然都是承繼父業的第二代,本身卻是其他專業至差不多退休才踏足殯儀業。究竟他們對殯儀服務的改革理念是從何說起呢?

  (問):可否分享一下你們作為殯儀館的第二代在經營殯儀館業務上的心路歷程?為甚麼毅然「轉行」?背後有甚麼理念?你們原本從事甚麼行業?

  (吳):在擔任殯儀業務前,我曾擔任多份工作。大學畢業後在輔導中心擔任指導員,幫助該中心學生學習技能及重新投入社會。接就到盲人庇護工場擔任經理,七零年代遇到工潮事件,解決當時的事件後,並提升盲人庇護工場成為全面的工廠。後來亦到香港機場運輸公司,擔任人力資源經理。也曾在香港開設十多年的畫廊生意。多年來在不同工作的經驗,建立了自信、毅力和達至成功的意志,亦令我以目標為本,令我不斷求變和改革求進步。此外,工作亦令我學習以人為本,主動面對以達至目的,更讓我認識團隊力量和眾壓力,同時又敏銳別人的感受和反應。這些經驗均有助我將殯儀業務更切合社會,尤其是基督徒的需要。

  (問):程博士你的心路歷程又如何?

  (程):自從父親過世後,由於其他兄弟姊妹都不想擔任殯儀工作,因此我選擇投入殯儀業服務。我本是唸管理學的,一直在美國、澳洲和本港大學任教,但因為家族一直經營長生店的生意,從小就接觸與殯儀相關的事物。對於接手經營殯儀服務,我沒有感到不安。由九七年起,開始擔任董事工作。直到二零零七年轉任為全職。此外,我及雙親都是天主教徒,但在他們的喪禮中,我都覺得做得不理想,回想起來仍有點點遺憾,這影響我對殯儀業要革新的信念。

  (問):對於殯儀業的遠景,你們有甚麼革新的計畫?

  (程):九龍殯儀館還擁有百年的經營權,使該館擁有長遠發展的優勢。此外,我及雙親都是天主教徒,在他們的喪禮中,均採取其他宗教喪禮儀式,影響我對整個喪禮的感受。及後曾有神父查問在殯儀館,舉行天主教及基督教的儀式場所的可行性。當時我從經濟角度分析,認為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喪禮採取的物品都比較少,在經濟及生意的角度來說不可行。及後將建議提交到公司委員會商討後,公司決定在三樓的殯儀館設立靜音區,使天主教及基督教徒用該區域時,不受到其他宗教儀式影響。

  (問):除了硬件上配合不同宗教的需要,還有甚麼更新計畫,提升你們的服務質素?

  (吳):未來會邀請神職人員,教導員工認識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喪葬儀式,並教導員工如何接待哀傷的家人。

  (問):在中國內地已經開設與殯儀相關的大學課程,而在台灣殯儀業聘請員工要求亦愈來愈高。相對而言香港的殯儀業將來可否與大學或IVE合作開設相關課程?你們認為香港的殯儀業是否需要朝專業化發展?

  (吳):殯儀業一直以來的形象,從業員的學歷比較低,一般大學畢業生也不願意選擇從事這行業,我們期望透過改革使更多人投身這項工作。對員工方面則透過訓練,幫助員工加強個人專業的形象。並透過革新使殯儀館改建成給人感覺溫暖及舒服,除去人對殯儀館原有恐懼的感覺,讓殯儀館成為一個帶給在世家人和親友一個溫暖的地方。殯儀館不一定是哭哭啼啼,而是一個讓在世親人一同記念和懷緬先人,從而體會生命奧祕的地方。

  (程):殯儀館將來會聘請內地殯儀系畢業的學生,擔任化妝及防腐工作。殯儀業如何與大學一起合作推動相關學系?從學術層面來說香港的殯儀業,比起東南亞地區、菲律賓及內地等地區都有正統的殯儀業,反而香港殯儀業依然維持舊式的運作方式。需要尋找與政府進行商討,亦可能要政府先規範所有殯儀的流程。此外,針對目前的經濟環境,殯儀館在聘請員工時,也開始有大學生願意從事殯儀業。現在入職的員工比較年輕,使整體的年齡步向年輕化。

  (問):謝謝你們撥冗分享感受,並祝願香港的殯儀業更上一層樓,讓每一位使用者及其親友皆感到欣慰。


現代化管理下的殯儀禮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