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46 期(2009 年 8 月 9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至於在清末民初的四十九篇短文中,其中有不少是論及基督教的人和事,例如梁發十九世紀第一位牧師;《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中國的第一份中國報紙;陳榮袞—提倡白話文的第一人;容閎—中國赴海外留學第一人;孫中山—現代中國革命的先行者等都屬於基督教的信徒和事物,在此所見其中都有不少信徒是影響中國的第一人,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貢獻。
基督教自馬禮遜牧師於一八零七年到中國傳教以後,由是引起歐洲和美國的差會教士先後來華,並藉著出版事業、教育事業、醫藥事業的興辦,作為傳教的媒介,而將西方近代的先進事物在廣州、澳門等地得以傳播,使中國人對西方世界的文明和科技有所認識,以致世界觀有所改變,對世界國際秩序亦有所探討。就以林則徐為例(見右圖),他不但是中國第一位推行禁煙的第一人;同時他亦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之能開眼看世界,固然透過他在廣州和澳門所接觸到外國的事物有關,而當年基督教士在廣州興辦出版和醫藥事業均有直接的影響。尤其是他個人接觸到基督教,如他聘請梁發的兒子梁進德傳譯,打開他對西方世界更大的眼界。及至其後他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便成為中國推行洋務運動的先知先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