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的困擾(上)


2297 期(2008 年 8 月 31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結婚之後生兒育女似乎是十分平常的事,但隨著女性遲婚、將生兒育女的計畫推遲。從研究指出,最佳成功生育的分界線是三十五歲。遲婚、遲計畫生育是不育的其中一個原因。

  根據報道,香港平均每六對夫婦便有一對不育問題。在不育的個案之中,大約有三成原因在於女方;另外三成在於男女;其餘則屬共同原因或原因不明。夫婦自願不生育的這個數字也不少,所以我們不難遇上身邊的夫婦,有部分是沒有兒女的。當然,沒有兒女,可以是自己選擇的。但不少也是不育,他們可能也嘗試過不同的輔助生育的方法都不成功的,要面對喜愛有自己兒女但不育這問題也不是一件易事。

  不育有醫學上的定義,指一對夫婦有正常性生活下,連續在十二個月內沒有採用任何避孕措施,也未能成功懷孕。

  香港雖然是一個西化的社會,但談到生兒育女的問題,仍然有不少傳統中國文化的包袱。例如,不生兒女的夫婦被視為自私。夫婦也承受傳宗接代的壓力。有一些公認的觀念,包括「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繼後香燈」、「養兒防老」等。這些都是傳統的觀念,現代夫婦可能並不認同這些價值觀。但身邊的老人家或親戚,也會用這些說話來提問未有兒女的夫婦,形成不少無形的壓力。

  基督徒的夫婦在不育的問題上,有加倍的壓力,因為教會傳統的教導,兒女是上帝賜福的表徵(詩一二七3)。舊約也有不少故事,形容無兒女的女性受到歧視,彷彿這是被神離棄。又或者聖經也有不少例子,如撒母耳、參孫的母親,都是透過懇切的禱告,得到神的應允。不少夫婦一直都未有兒女,是因為對上主無信心,或禱告不夠熱切嗎?

  這些中國文化、信仰的價值觀,對一些自己也十分渴望有自己兒女的夫婦,自己已經心裡焦急,但身邊的親友或教內朋友,不夠智慧的提問或評語,都給這些夫婦加重了的無形壓力,我們要知道他們已經有不少的困擾,我們要有智慧的關心,而不是雪上加霜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正好讀書天】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