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就讀中五,試過遊學澳洲,但教人難忘的仍是中一的內地交流,建議的是媽媽,我只能說是半自願的。
爭執中合作
我的同學在行程中常因小事弄得不快:女孩子誰跟誰同房、男孩霸佔電玩不還,忙透的老師很少出手,哭鬧過後大家仍要想辦法妥協。大家仍要守望相助,一個人遲到會累全組,組員無預備捱罵的是組長。為免不好過,自然要分工合作。
高原的體會
行程有貴洲山區探訪。路盡仍未到,惟有落車徒步,山路不易走,兩小時才到達中洞學校,累得要命,但對方一見面就幫忙拿行李,令人感到不好意思。
學校位處一個比地鐵站還大的山洞,可以升國旗做體操,課室沒有頂,只有微光從玻璃透進,建有學生宿舍(令住得太遠的同學不用往返)。學校的桌椅破爛,地下佈滿了洞(下雨又如何?)。教育電視只靠校長的一台電視(是全校唯一),因電費昂貴不能常開。眼見他們這簡陋的學習條件,但見到同學仍堅持不懈,令到訪者無不動容。
障礙與投入
語言的限制對交流的影響頗大。跟內地學生分組交流,一些香港同學很被動,表現得很靜,有點浪費。我認定回港後要加倍留心,說好普通話。
然後是唱遊時間,最能打破人際鴻溝。高潮是跳竹舞「咁多支,點跳呀?會不會夾腳?」大夥兒一起唱著,笑聲與歌聲混著,旁邊的人也分享到這份喜樂!山區學生每次唱歌也十分投入、都唱得聲嘶力竭,叫人心裡感動。「我們都有雙隱形的翅膀,一直在保護著」旋律美、也透著樂天的信念!
後記
對比香港的富裕,山區生活也許貧困艱苦,但那裡的人和風景卻美麗。除了探訪,香港同學還帶了文具和課外書,物輕情重,送的溫暖;收的感謝,我體會到施予是更有福的。能度過一次得益良多的旅程,真要謝謝媽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