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跟一位上巿公司的朋友食飯,他知道我上屆有參加選舉。藉機會問他們對新一屆的立法會有甚麼期望,他們道:「很想為低收入人士作一點事情,因為早前在電視播出的一百萬人的故事,看完後才知道原來香港還有這麼多人,連三餐都成問題。」我聽完他們的一番話後有點感動,因為他們其實是名人第三代,即是從小就生活無憂。估不到他們為著香港弱勢社群亦很有心,想出一分力協助他們度過困境。
在電視上我看過幾個貧窮人的故事,在深水埔天光墟零晨時分,一堆堆雜物布滿在地上,站在旁邊的物主,正要出售執回來的東西,那些物品並不是一手新貨,而是被人棄掉殘破不堪的「垃圾」。當中有壞了的收音機、相機、用剩的半支牙膏、豉油及已過期的朱古力等。另一個故事,住在天台屋又常常患病的母親要照顧有過度活躍症的兒子。母親寧願將排骨肉留給兒子吃,自己就吃兒子吃剩的骨頭,又經常將飯菜隔夜又隔夜,以至兩母子的身體虛弱。兒童是未來的社會棟樑,一個六年級生因為家境貧困,每個月零用錢只得十元,他每個月花三元買一包糖,剩餘的七元儲蓄起來為著將來讀書之用。看完幾個故事後,感到他們的生活實在艱苦。
我曾在網上看過很多有關低收入人士的資料,據資料顯示二零零六年有超過一百三十萬窮人,大約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過著貧困的生活。有時在街上也偶爾看到老人家,緩慢地推著厚厚的紙皮的木頭車,整天日曬雨淋,有時候還要與一些年輕人爭,最後一大堆紙皮只換取十元八塊左右,或許已是他們幾天的生活費。由此可見,香港經濟近年雖然有改善,但貧窮戶未有因此而受惠,他們的收入反而因物價高漲,生活愈來愈吃力。
怎樣才能令這一百萬人改善生活呢?如果只靠政府的福利補貼,不能真正改善現況。我相信如果各階層人士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再配合適當的培訓教育,令這一百萬人在社會上有更多參與,在工作上有晉升機會,共同為香港建立和諧社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