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關注聖經對受苦的神的理解(五之二)


2239 期(2007 年 7 月 22 日)
◎ 神學探索 ◎ 方鎮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面對苦難,約伯感到懷疑和哀傷,他向神作出反抗,要求神從天上降臨,與他面對面對話,這樣,神便知道約伯並不應該面對這等大的苦難。然而,神一直沈默,並沒有在苦難中回應約伯,這時候,約伯認為自己被不合理的命運所作弄,他感到失望、焦慮和沒有盼望(伯七6),並開始起訴神,指摘神對他漠不關心。當約伯經驗一切的苦難後,神也沒有像朋友般向他解釋為甚麼他會面對極度的苦難,在約伯記最後兩章,神在各種自然力量中向約伯展現祂的大能和智慧,神並沒有像朋友般向約伯解釋為甚麼他要面對極大的苦難,神只是從自然界的大能中感動約伯,並在旋風中向約伯說話,提醒他神的大能和智慧遠超於約伯,為的是教導約伯順服神的帶領和計畫。

  聖經傳道書是另一卷智慧文學,它以哲理的方法解釋世上的苦難,他認為世界被一種「命運的週期」所牽引,這週期並不能完全反映神的公義,結果,無論人活出公義或不公義的生命對他們並沒有絕對的影響,一切都是虛空,因此,傳道書提議人並不需積極追尋生命的終極意義,乃要享受生命中能夠享受到的美好時刻,並對神存著敬畏的心。在這裡,傳道書像約伯記一樣,並沒有解釋為甚麼人會面對不公義或沒有意義的苦難。

  「末世式」方法對苦難的解釋

  另外,比茄認為舊約聖經的末世文學也不是從「個人化關係」的層面解釋苦難,它強調神確實是公義的,只是人要等待到末世的將來,神才會把義人的苦難完全取消,並建立一個公義的國度(但九17-19),並且,這公義的國度不僅屬於以色列人的,也屬於全世界的人,但以理書更清楚指出世人要等待的不再僅僅屬於以色列國的彌賽亞,乃是屬於整個宇宙的「人子」(the Son of man)。因此,人要對末世存著盼望,向神祈禱,說:「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二十二20),因為我們知道現今世上的苦難只是暫時的,人要存心忍耐,倚靠神的信實和憐憫,到了末世的將來,神憐憫的恩典會被彰顯,邪惡的力量和不公義的事情會被取消。

  末世文學(例如但以理書)強調人要在苦難中存著盼望,然而,從但以理書至廿一世紀,「人子」再來的應許一直「還未」實現,這似乎說那在末世時苦難將要被取消的盼望遙遙無期,因此,近代哲學家麥哥利(John Macquarrie)批評這種盼望是完全沒有現在的可能性和策略性的,只是一種烏托邦的理念,麥氏說:「當末世被搬到遙遠的將來時,末世已從存在性時刻中被拿走,也被貶謫到年曆上的時間,[結果],末世只有「還未」的負面意義,它已被中性化和成為沒有果效的語句」。

  另外,當人在現實生活中忍受的邪惡和不公義的苦難,在程度上過於嚴厲,在範圍上過於廣泛,就像奧斯威爾的大屠殺經驗,結果,人到末世的盼望會被窒息,以致末世的盼望對哪些正在忍受極大苦難的人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他們仍感到所面對的苦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重新理解「先知的預言」

  以上我們討論舊約聖經以「律法式」、「智慧式」和「末世式」方法解釋苦難為何臨到世人,這些方法是有價值的,然而,這些方法對是否「神能夠體會人的感受」或「神能夠為人受苦」截然不提,這方面的缺欠並不足以回應受苦者渴望神能夠在「現今的時刻」回應他們的要求。事實上,被擄後的以色列人對以上三種方法對苦難的解釋也感到嚴重不足夠,他們質疑為甚麼要忍受這麼大的民族苦難,他們也質疑為甚麼神沒有根據先知的應許完全恢復以色列國的榮耀。他們的感受可以通過耶利米哀歌表達出來:

  「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們所遭遇的事,觀看我們所受的凌辱。我們的產業歸與外邦人;我們的房屋歸與外路人。........我們列祖犯罪,而今不在了;我們擔當他們的罪孽。奴僕轄制我們,無人救我們脫離他們的手。」(哀五1-2, 7-8)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