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堂會數目近年增長放緩
教牧交流探視植堂新趨勢


2239 期(2007 年 7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據統計數字,本港現時共有一千一百多間華語堂會,這個數字是否代表堂會數目接近飽和?香港的教會仍有繼續植堂的需要嗎?「教新」日前舉辦一項交流會,從本港社區發展數據中分析對教會及福音工作的需求性,探討本港教會現況及植堂的趨勢。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剛於七月十二日,假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舉行「植堂現況與趨勢」交流會,聚會有五十多位教牧同工參加,講員包括陸輝牧師、胡志偉牧師、霍安琪女士等。

  霍安琪女士在交流會分享「從各區人口預測及教會普查看植堂的發展」時指出,從數據中探討香港未來堂會的發展,發現過去二十五年來香港堂會植堂事工發展旺盛,從一九八零年的六百三十四間,增長至現時有一千一百八十一間華語堂會。

  調查亦發現近十年來堂會開始有增長放緩的現象,堂會只有百分之十一點八的增長。另外,過去十年在屯門、元朗、西貢為堂會增長最迅速的社區,將軍澳和天水圍區為需求堂會的社區,沙田、元朗、觀塘等區有增加堂會需要,其中元朗、深水埔等社區擁有最多低收入家庭。另外,部分社區的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如黃大仙、深水埔等社區長者比例高於其他社區。調查並預測未來十年在元朗、離島、北區、西貢、九龍城、深水埔、油尖旺等區人口有所增長。

  綜合以上的調查,霍安琪建議教牧同工應從善用數據分析開始,研究個別的需要後,並到社區進行實際的社區了解,才決定教會應否在該區植堂。

  陸輝牧師則以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植堂經驗與在座的教牧同工分享,灣仔堂在一九六三年有開拓新堂的構思,並於一九六八年建立第一間分堂。他並以一九七六年的(魚則)魚堂為例,堂會透過參考從政府提供的人口報告中推算該社區未來發展,實地探索該區教會分布情況,差遣八十多人開拓該分堂。

  陸牧師表示從過去植堂經驗中發現,信徒要具備強大的凝聚力及傳福音的心志,結合傳道服務,並與區會轄下學校結合發展教會事工。植堂需有策略性的方法,並發現有需要的社區,預備有心志的傳道人與信徒一起參與植堂。教會亦要有系統培訓堂會的信徒,成為傳福音的領袖,並鼓勵信徒接受神學的訓練。

  胡志偉牧師以北美新興的植堂模式與教牧同工進行分享,指出北美教會針對多元文化、族裔、社區的人,選擇不同模式進行植堂事工。包括有植堂取向、事工取向、受眾取向、母堂取向。

  胡牧師表示,北美教會新興類型植堂主要是母堂取向的一會多堂、一會多點、一會多眾為主。一會多家是美國新興植堂模式,有一百萬信徒及五千間教會採用。該模式並不是小組教會、而是一間擁有全備功能的教會。一會多點是同一異象與使命、突破場地限制,兼容大堂會質素及小堂會氣氛,教會在行政上中央化、事工上分散化,資源更有效運用與分配。提供信徒事奉的機會,並有效接觸福音對象。

  胡牧師提醒教牧同工,要注意植堂是否適合你所屬的堂會,要清楚你的堂會是否健康、有否明確的佈道動力、堂會內是否有同一的發展方向等,才可決定植堂的計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