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慶請辭一事反映一個甚麼的社會?若以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例,他沒有因他的性生活請辭,不只是因為他臉皮夠厚,更是因為民意不覺得他需要請辭。這代表美國社會道德敗壞還是文明?
對一個政府高官來說,私人生活和公職生活不容易分割,因為傳媒的眼睛不只放在他的辦事能力上,更刻意偷窺或監察他的私人生活。縱使下班後到街市買菜,傳媒仍會跟蹤你坐甚麼車去街市(是否濫用公家資源)、買菜時是否有付足夠金錢(是否濫用公職挪便宜)和燒甚麼菜。一方面,我們要多謝傳媒的監察,使公職人士不敢濫權;另一方面,當監察成為偷窺時,它已變成一種恐怖力量。就以朱培慶事件為例,他出入卡拉OK又有何不可?手拖著卡拉女郎有何不妥?甚至他有婚外情又如何?更奇怪的,他竟被要求要交代這事?這一切私人生活與他的公職有何關係?事實上,他要向他的家人交代多於向公眾交代。當希拉利公開向克林頓說,「你被寬恕了」,美國社會就他應否請辭也沈默了。當然,希拉利也沒有需要這樣公開行動。可惜的是,朱培慶沒有「企硬」(不請辭)。他沒有「企硬」,不一定因為他身有「屎」,而可能因為我們社會變得畸形。
公職與私人生活應是甚麼關係?這裡所講的私人生活是狹義的私人生活。例如,家庭生活,甚至宗教生活。我傾向愈疏遠愈好,不是因為我不認同德性(virtue)的重要,而是因為我認為保護個人是重要的。否則,沒有人願意擔公職。坦白說,我並不認為傳媒在這事上做了一件好事(揭露高官的醜陋),反而只是另一場偷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