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詩歌「唱衰」耶穌?


2030 期(2003 年 7 月 20 日)
◎ 文林 ◎ 許雲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分析及討論唱粵語聖詩的弊病及改善原則

  筆者因身處美國,有八至九年之久沒有以廣東話唱詩,重返一個同聲同氣的環境參與崇拜唱詩,即時的感覺是難於啟齒。一部分的聖詩是熟悉的旋律,其餘的是現代聖詩,不論是舊或新的聖詩,唱或聽起來總有許多趣怪莫名的感覺,唱罷如有嚼蠟之感。兩三年後的今天,我仍覺得如此。我們仍然引吭高歌在「唱衰」耶穌:「主癡呆(慈愛)」。這情況在以粵語唱詩的群體中已習以為常,不被視為甚麼問題。唱詩—這個在崇拜中不可或缺的項目,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

  基督徒在敬拜時唱詩是教會音樂事奉中一個最實際的一項。實際意旨建基在一切有關敬拜神學、音樂理論及音樂技巧之上的應用。這裡要探討的是教會音樂最實際的一環:現今敬拜唱詩能否達到它應有的功效?為何?如何改善?這與敬拜有關嗎?誰應該加入思考這問題?

  無心之失 ?

  粵語的九聲調成為外語人士一大挑戰:變動一個有意思的詞語其中一個聲調,即造成另一個不同或不通的詞語,把詩詞原意扭曲成另外一個意思;有人會覺得詼諧、攪笑;嚴肅的讀者可能會感到不雅不敬。這不雅不敬雖然只是無心之失,但頻頻出現於以廣東話唱聖詩的群體。例如把慈愛譜成「s d」唱出,聽眾在沒歌詞引導下所聽到的是「癡呆」,這就是犯上「倒音」問題,不論在語文學或音樂藝術領域來說,這是一種虧損 (Distortion),虧損了創作應有的藝術價值,此藝術價值在於音樂與文字之間的完美結合(a good marriage)。然而這跟敬拜有何相干?

  唱詩是以音樂藝術為祭獻予基督的一項行動

  詩歌要唱得投入,得具備幾項條件,基本先要領會所唱的文字內外的涵義,再加上動人的音樂旋律,才能配稱為完美的結合。聖詩具有比一般流行曲更高層次的應用:除了表達、寄意、抒發作者或歌者主觀感受外,還要傳揚創造者值得頌揚的一切。唱詩是向外界宣告基督是掌管宇宙世界及個人心靈的主。部分傳統聖詩是為針對當時的異端教義而作成,有辯道護教之責,故採用的詞彙含義都非常考究,以原文唱出,效果正如雄壯的戰曲,能夠振奮士氣,擊退惡魔。所以唱詩的焦點在於信息是否清晰無誤地傳達到眾人心坎內,而這點亦是教會所有事工(包括音樂事工)最基本的要求。儘管高質素的音樂眾多,符合聖經的詩詞體裁亦不缺,但未必能生出可唱可聽的聖詩。既然唱詩是以音樂藝術為祭獻予基督的一項行動,領詩或指揮便不應隨便選用那些有缺陷的獻予上主。

  一位初加入教會的弟兄在回應問題:「為何在教會門外兜兜轉轉幾年才決定加入教會?」攔阻他的竟然是:「忍受不了那些古古怪怪的詩歌。不過,現在已習慣了,就沒甚麼問題。」聽罷只好哈哈大笑,打趣回答:「好吧,習慣就好了!」領袖們,在探討怎樣改革敬拜模式前,是否應注視到這個問題:「我們的信息唱出來能否正確無誤地進入人心?」

  我們有限制嗎?市場供應?

  傳統中文版聖詩都是根據英文直接翻譯的,並沒有考慮到粵語九聲的效果。基於詩集市場以國語為主,(香港以外大部分華人教會以國語為主要語言)粵版詩歌的市場較狹窄;因此,香港信徒唱倒音的聖詩是可以容忍的!你認為這個理由成立嗎?儘管許多人贊成唱倒音的聖詩是可容忍的,我個人仍堅持要唱頌,即是要宣揚出正確無誤的信息。直譯的聖詩可作為祈禱或默想時提供指引,讓聽者在音樂旋律中思考享受與主同在。

  在香港,敬拜讚美短詩的採用已趨普遍,音樂事奉者拿來領唱或獻詩的,許多都是源自台灣、星洲等地的創作或翻譯作品。運用時,以為縮短節數,重複唱幾句,配以現代伴奏法就是更新了敬拜模式。實際上唱出來的效果亦與唱舊式聖詩沒兩樣。樂器鼓聲大了,但會眾唱的仍然是錯配的組合,像上鈕下扣、穿上鴛鴦襪子、口罩反面帶上等不稱心的感覺。限制誠然存在,但不要被這些限制攔阻本地音樂事工發展。

  誰應關注?

  若讀者能對以上倒音例子發笑,你就已經有能力去改善唱詩倒音的情況。試唱〈因祂活著〉其中一句,比較兩個版本中哪一個較「順耳」:

  如果你的選擇是第二個版本,你更加可以加入唱詩改革行列!領詩、指揮,司琴、伴奏樂隊要注意,在外國流行的、銷售量高的現代聖詩唱碟、或伴奏編曲美妙的、音樂氣氛很濃厚、感人的聖詩,未必適合以粵語唱出。原因正是粵語九聲與音樂旋律錯配的問題。如果我們繼續追隨一些「唔音」的聖詩,那我們就永遠找不出「為何敬拜咁沈悶!」的解決方法。

  坊間已有一些基督徒音樂人在填詞創作上作出貢獻。我要在這裡呼籲更多香港基督徒嘗試參與這項事工。首先在唱熟悉的聖詩時,提高警覺地去理解詩歌的音與字的配合,閉上眼睛,聽聽自己唱的是甚麼。或許對一些唱了十多年的詩,我們無法辨別,可以請非信徒聽聽唱出的歌詞,看看他們明白與否。若有需要,可以修改不順耳或不順口的字詞,修改詩詞不會犯上竄改聖經的錯誤!

  翻譯廣東歌的基本原則,採取意譯比直譯較為適合及有彈性。要切合適當的音程或旋律線條,保持原文重要的元素。例如:復活,要放於相同的音程,如m m;若原文的音程是m s,可加裝飾音或轉音於兩字之間,例如m s f m 。修詞關乎到填詞和譯詞兩個獨立的範疇,有興趣的讀者可透過工具書的輔助,加以實習。箇中細節,並非本文主旨。這裡只盼望唱廣東話詩歌的信徒能提高洞察力。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廿五11)把這句:「亞黃發達有佢因由」說成「亞黃發達有佢隱憂」,若出自外國人口中,我們會一笑置之,或好意糾正。但長期出自我們口中,就必定要接受語言治療。現代的學童要修讀英語拼音(Phonic);現代的唱詩者和領詩者都同樣需要學唱正確的粵語聖詩。讓這唱詩文化踏上軌道,否則,我們不能批評會眾「唱詩不投入」、「未能口唱心和」,因為他們不願意繼續唱一些「唔音」的聖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