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之間


2030 期(2003 年 7 月 20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兩間衛星電視台的訪問節目都很不錯,透過那些節目,讓人加深了解國內的情況。那次,主持人訪問一位國內著名基因工程師,引起我對貧與富深思良久。

  工程師名叫楊煥明,這個名字沒幾個香港人認識,但在國內及基因工程界卻赫赫有名,因為中國之所以能夠在基因工程研究領域上佔一席位,就是他爭取得來的。楊煥明本來在外國生活得舒舒服服,研究工作也做得十分成功,可是跟許多痴心科學家一樣,選擇回國服務。

  當他講述怎樣從零開始,為國家爭取成立基因中心,令人聽得喟然長歎。

  要向國際組織申請加入基因研究刻不容緩,稍一猶豫機會便溜走,可是國家研究經費不足,怎辦呢?科學家只好自掏腰包、自籌經費。楊煥明把多年積蓄全拿出來,再向不同機構、不同部門同事游說,東湊西拼,終於籌得一筆經費,成功向國際組織申請,得到一個巴仙的基因工程開發機會。

  科學家不徐不疾淡淡道來,既不炫耀也不喧嘩,一切彷彿理所當然。但,科學家本該全心全意在實驗室埋頭苦幹,現在要花那麼多時間去籌募經費,且不是一次過關,每走一步都費盡心力,是毫不化算的耗費!

  國家,不是已經富起來了麼?那些在其他訪問節目中侃侃而談怎樣賺取第一桶金的富豪哪兒去了?他們有人一擲千金去換取醇酒美人,有人花幾十萬去吃一席滿漢全席,怎麼就不投資協助國家進行科研呢?

  我們的國家讓沒有社會責任的人輕易地先富起來,而本來就窮的科學家卻要為科研傾盡所有,這種物質的豐足和心靈的貧乏形成強烈對比,成了諷刺的另類貧富懸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