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偶然從一本女性雜誌讀到讀者投書欄的一封來信,講出一九九五年三月發生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之後,她受害的丈夫因為後遺症而失掉工作的事。從那時起,村上開始了採訪工作,先後訪問了六十名當日的被害者及一些遺屬,寫成「地下鐵事件」這本書。
每個人從自己角度去重看當日經歷,有人像發了一場惡夢,夢醒之後汗下涔涔,驚呼慶幸能夠從惡夢醒過來;有人卻受惡夢纏繞,揮之不去,事隔幾年仍然困擾於惡夢中無法痊癒;有人失去摯愛,再也回不到原有生活軌跡中,但生活卻只能默默無聲繼續向前;有人失去語言及記憶,至今仍在為康復而苦苦奮鬥。
散播沙林毒氣的人,只用一柄磨尖雨傘,花了不到一分鐘時間,把盛載沙林的膠袋刺了幾下,就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毀了許多家庭的快樂。
一邊讀這本書,我一邊想,怎麼那情景竟與目前的香港這樣相近?我們遇到的「沙士風暴」何嘗不是如此?像淘大居民,他們和其他日子一樣,安坐家中,燒飯、洗澡、看電視......然後,無聲無息地,病毒從窗邊從渠口飄進來,就這樣,許多家庭就這樣毀掉了。
沙林事件,日本人還可以表示憤怒,狠狠地責罵那些極端狂熱分子;而沙士事件,我們只能無語問蒼天,雖然有人打算控告政府處理失當,可是,勝訴渺茫之極,而訴訟帶來金錢和精神的雙重損失更難估計。
我想,如果能夠學村上那樣,追蹤查訪一下那批沙士受害人,紀錄他們受害以後,生活和生命起了怎樣的改變,會是極有意義的跟進工作。
日子雖然如常,但一切徹底改變,本來無憂的孩子失去經濟支柱的父親,本來期待新生嬰兒的父親對著嗷嗷待哺的失母孤雛,本來平凡幸福的家庭突然失去雙親。這些紀錄將迫使人們好好反省和思考,我們該怎樣好好活下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