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3 期(2003 年 6 月 1 日)
◎ 交流點 ◎ 鄭景鴻
非典型肺炎(SARS)在香港爆發,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更徹底地暴露了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危機。為甚麼在全球所有出現SARS問題的地區中,香港的擴散及受感染人數比例竟然是最高的?香港自二次大戰後,一直是亞太地區的行政效率最高的幾個城市之一,九七年隨著回歸祖國,中央「委任」(以所謂選舉的形式進行)董建華為特區行政長官,至今已六載,香港整體社會發展不斷出現倒退現象,大眾怨聲連連,不滿政府的情緒日益高漲。
董特首的民望不斷下滑,不單單在於他無力挽回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的經濟重建,更是因為他用人不善。SARS事件,連人口只有數十萬的澳門都不敢怠慢,董家班竟是「處變不驚」,危機感奇低下,結果造成反應遲緩而引至傷亡如此巨大的悲劇局面。還記得董家班的「台柱」梁錦松多年前曾大言不慚地說要把香港發展成亞洲的「超級曼克頓」。結果,香港被搞成了一個對問題反應「慢」;把香港前景搞成「黑」暗一片的「鈍」胎局面。
在這個「慢、黑、鈍」而非「曼克頓」的景況下,尚幸仍有一群專業的力量,分佈在不同的社會崗位上。以SARS為例,雖然政府層面的管治者無能,下面的醫護人員卻還能本著在回歸前所受訓練的專業技能與精神,頑強作戰。這些專業人士亦正是中產階層,即受經濟打擊最重者。如果連他們也撐不住,香港前途就更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