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魯益斯(C.S. Lewis)曾提出三個角度來詮釋耶穌:瘋子、騙子、神子。魯益斯認為如果耶穌真的說過福音書中所記載有關他的話,那麼他要麼是個瘋子,要麼便是個騙子,不然,就如其所說真是神的兒子。這論式現今在不少佈道會或護教作品中都仍可找到。但我們怎知道福音書記載的耶穌言行,是否真的就是歷史中的耶穌之言行呢?住在第一世紀的加利利及猶大省的居民,會怎樣了解耶穌所言所行呢?教會正典的文獻是保存了,抑或是虛構出一位神話人物呢?
過去兩個世紀,由德語世界開始,再擴展至英語世界,先後興起兩次對歷史耶穌的探索。近年更有所謂第三次探索。
首次探索
首次探索歷史的耶穌,是從啟蒙時間的惟理主義的思潮背影下產生的。許多影響深遠的研究方法都是這時期開發出來的, 例如形式鑑別學,福音書的二源說(馬太及路加參考馬可及另一稱為「Q」的資料來源),編修鑑別學等等。許多的研究結論都對傳統的基督論產生極大的挑戰。例如有研究者認為教會傳講的耶穌基督是建基於門徒不忍見到耶穌的運動因為耶穌之死而失敗,所以用耶穌復活的謊言來繼續耶穌的運動。又或者認為歷史的耶穌的真實事蹟受前科學時期的神話世界觀所「神話化」,真實的事蹟經由神話來理解及傳遞。總括這一次的搜索,其結論是歷史的耶穌其實並不似基督教信仰中基督。這消極的結論影響了十九世紀的自由神學。有些神學家索性重新建構一位歷史的耶穌,然後從其人格建立一種基督教人本主義。新儒家大師牟宗三先生對耶穌的認識,便是得自這一派的著作。既然基督教所相信的基督有別於歷史上的耶穌,另一些神學家便借助存在主義哲學,直接從教會所宣講的復活的基督,來搭建一套有關人格完成的救恩論。傳統的基督論在這些研究成果的挑戰下,可說完全站不住腳。
第二次探索
廿世紀先後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人(特別是歐洲人)不再對人本主義提出的人性論再持天真樂觀的態度。再者,納粹政權將猶太人耶穌宣傳為反閃族主義的表表者,以支持當時對猶太人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種種逼迫。這完全暴露了當時流行的那種將歷史的耶穌與信仰的基督脫勾的神學的死穴:一個脫離了歷史的信仰對象,可以被任意扭曲,以達成各種目的。一些研究者(特別是德國學者)遂從教會的宣講出發,企圖重新在福音書中發掘出隱含的傳統基督論。他們嘗試運用普遍接受的鑑別學方法來篩選出一些可信性高的耶穌言論,並舉列一些特殊的事蹟(例如耶穌呼召門徒、在聖殿裡的挑釁行為等等),來重建部分歷史耶穌的資料,把歷史的耶穌與信仰的基督部分重新接連起來。如果說第一次的探索產生了許多與傳統基督論不吻合的「耶穌傳」,則第二次探索只產生了一些零碎的耶穌資料。相較之下,第二次探索的結果會較第一次探索的結果積極。
第三次探索
近二三十年起,特別是最近十多年間,對歷史耶穌的研究又再如雨後春筍般在英語世界興起,有學者稱之為第三次探索。當然,如同其他的歷史時期分段,這種對歷史的分段並無絕對界線。Theissen及Metz在其合著的Historical Jesus: A comprehensive Guide中,分析這一次探索的三個特徵。其一,這次探索的研究者都十分著重耶穌當代社會的發展歷史,從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的社會風貌及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來理解耶穌及早期基督徒(猶太人)的信仰和生活。第二,這次探索的研究者都從猶太文化的背景中看耶穌其人。這與早期的探索將耶穌放在教會的神學脈絡下去了解耶穌有不同的取向。研究者都十分關注耶穌當代及其前後的猶太文獻,因此參與此探索的學者中不乏猶太學者。第三,此次探索大量採用非基督教正典的古代文獻,並大量參考考古資料。因此幾乎每位研究者都例必討論有關死海古卷,次經,多馬福音,彼得福音,猶太他勒目等等中的相關材料。
這次探索仍在熱烈進行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書藉出版。不過對華人信徒來說,許多這方面的材料仍然有待引進。筆者在以後幾期中,嘗試簡介其中一些較為重要的研究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專題專訪】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開卷有益】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妹頭記事簿】
【余Sir信箱】
【有夢人生】
【交流點】
【生命道場】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Q版校園】
【漫畫Te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