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制度的社會功能
第 2023 期(2003 年 6 月 1 日) ◎ 真情真性 ◎ 關啟文(香港性文化學會)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第一,婚姻有助個人成長:「婚姻乃是個人生理、心靈、情緒、精神及其成熟素養的社會性表現。婚姻是使一個男孩成為丈夫及父親,使一個女孩成為妻子及母親的重大轉變,而且,連帶改變了他(她)們的社會地位、特殊權益和責任。」角色的轉變令夫婦的責任感增強,這種道德上和性格上成長,對社會的穩定極為重要。特別是作父母的經驗很寶貴,他們要學習為另一個幼小的生命完全負上責任,透過這個過程,不少人成功地學會作負責任和有愛心的人。這對天性較「野」的男性特別重要,若不是婚姻把男性的能量導引向終生的委身和對兒女的養育,這些能量或許會以破壞性的方式表達出來。
第二,婚姻使男和女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對大多數的男女而言,婚姻是肉體、心靈與精神最需要、最親密、最完全的融合,融合成一個被社會容許,而無法分割的『我們』。一個美好的婚姻,使兩個自我合成一體。某一方的歡樂和悲愁,變成對方的歡樂和悲愁。他們的一切價值、期待及生活經驗,彼此完全分享。彼此無條件向對方保證忠誠,直到死亡拆開他們。婚姻的連繫力是絕對神聖,不可解除的。就像這樣無所不包的結合,是克服孤寂最有力的解藥。」所以家庭使夫婦的道德情操高尚,是發展愛情、表達愛情的最佳及最尊貴的方式。
第三,家庭也是孩子獲得社會化的最佳地方。孩童有權利擁有完整的家庭,當我們肆意破壞家庭制度時,就等於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婚姻制度保證子女有一對有清楚身分和責任的父母,他們同心攜手維護兒女的幸福。沒有婚姻制度就沒有父親或母親,只有無名字、無身分和無責任的捐精(或卵)者,他們並不會把精力和資源投資在孩子上。透過婚姻,性愛被轉化為對下一代的愛,激情變為利他主義。友誼可因為十萬個理由告終,但婚姻應是持久的,在變幻莫測的世界裡為生命提供穩固的錨。
第四,家庭制度確保社會和文化的承傳:「做雙親的人,足以完成許多崇高的工作。︱透過婚姻,他們使自己、祖先們及他們的社群,得到一種社會性的不朽。他們將自己的姓氏、價值、傳統及生活方式傳給他們的後代。」若這種承傳的過程受到破壞,文明就難以發展或繼續。
家庭制度既有如此重要的社會功能,在我們還未找到可替代的制度前,貿然把它摧毀,實屬不智,對社會也有災難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