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香港人一片「普通話」熱,從前是稱做「國語」或者「北京話」的,不知始自何時改叫普通話,也許是大家都在講,就普通起來了罷。不管它是國語也罷、北京話也罷、普通話也罷,以前又叫「官話」,是古腔粵劇的唸白,聽說粵劇沿於京劇的一位伶倌趙五先生,自北而南傳授的,趙老先生一隻手癱瘓了,綽號「癱手五」,當然是南腔北調,相信大家也聽過這麼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講官話」。
提起地方方言,真有雞同鴨講,一水之隔、一山之阻就截然不同,縣市之間兩村毗鄰,又言語各異,舉個例子:同是福建人,廈門和福州,是你說你的,中山縣(市)的石岐與隆都又我說我的,真像百鳥爭鳴。
又有巧合的,各地方言都有些特別拗口的字句,但也各有學習的竅門,在學院受造時,不少是潮、汕同學,他們授我十字訣,說是如果說得準、說得對,潮州話就容易上口:
天上有個月 地上有隻牛
唸誦了好一段時光,舌頭不靈光,沒有學到。
現在既然普通話熱,就談談普通話罷,學普通話,又有一個七字關:
西施死時四十四
當然還有一些急口令般的口訣,相信最難的,是我國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所寫的一篇拗口令了,能夠讀得準的,怕不會很多,唯汝不信,請把它朗誦出來:(要用普通話)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
嗜獅、誓食十獅
氏時時適市視獅
十時、適十獅適市
是時、適施氏適市
氏視十獅、恃矢勢
使是十獅逝世
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
石室濕、氏室拭
氏始試食十獅屍
食時、始識是十獅屍
實十石獅屍
試釋是事
這篇連題目包括在內共九十一個字,實在是學習普通話的祕笈,連我這個幼長於華北,在讀書階段是用「注音符號」來學習的,試讀起來也佶屈,不能卒讀。
在言語使用方面,以前是咱們廣東,特別是廣州和附近的鄉鎮比較保守,如今該說是香港人了,只用廣府話、白話來交談,可是一離開香港,東南亞各地方的華僑都用華語,華語就是普通話,希奇的是,現今一進入國內,深圳、羅湖、廣州、三角州......原是粵語系的鄉市,很多地方都在流行普通話了,如再還用:呢個、嗰個,依撈七、撓晒較(入聲)、乜嘢、撼辦 、該煨、零舍唔同、冇厘搭烚、攪唔埋欄......這些地道廣東語,「人哋就唔知你老哥噏乜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