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大女兒跑過來,問「Daddy,你最喜歡甚麼日子?」究竟我應用甚麼準則來回答呢?
第一,我可以很簡單對她說,Daddy喜歡新春。除了讓她知道我的喜好外,我們還可以藉此來交換彼此不同的看法。這有助親子彼此認識。
第二,我可以考慮選擇她生日的日子。因為這可以讓她知道在Daddy眼中,她是如此重要。相信這會使我們的關係更密切。雖然可能帶點功利,但這話並不是假裝呢!
第三,我可以考慮選擇一個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日子,例如:六月四日。這樣,我可以藉此向她灌輸我的價值信念。
第四,我可以不刻意地說任何一個日子。因為最重要的是讓我可以明白她選擇背後的價值和人生態度。
當我正為著這不同動機背後的考慮時,她問:「Daddy,你想好了沒有?」我說:「還未,因為有太多日子要考慮。不如,你先說吧!」她笑著說:「我最喜愛的日子就是媽咪復活的日子。因為那一天我再可以與她在一起。」
我從來沒有想過她會這樣說,亦從來沒有想過她會說得如此肯定,如此歡愉。為著如何逗她歡心和個人良善動機,我竟然淡化基督徒對未來的盼望。事實上,她比我想像中懂事;想像中有信心;想像中有盼望。
當我仍為著她這一句話沈思時,她有點不耐煩地問:「Daddy,你想好了沒有?」我說:「跟你一樣,是媽咪復活的日子。」她開開心心地走了。奇怪的是,當她提到媽咪復活的日子時,她是如此充滿歡欣與喜悅;但相對來說,我所呈現的是一份悲喜交集的心情。是她信心比我強嗎?可能是,但更基本是,我們對死亡有不同的體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