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教會發展青少年朋輩互動事工


1860 期(2000 年 4 月 16 日)
◎ 教會之聲 ◎ 蒲錦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奧運會中獲得金牌的,真不少是青少年人;嚴重罪行的犯案者,也有不少是青少年人。由此可見他們所潛藏的力量。若果青少年人這股力量得到發掘與重視,對社會肯定帶來積極的影響。最近,三位香港大學建築系的學生便受到公開的表揚,因為他們只花了大學一萬元,便完成了原擬花一百萬元外幣予顧問公司負責的重新設計大網頁的任務,替大學省卻九十九萬元。他們憑的是熱誠、創意及合作。這些質素,其實許多青少年人也有。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青少年人在創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責任感等方面,都有下降的趨勢。學校的教育仍以應試為最大目標。教育署最近公布根據「增值指標」計算出來的結果,顯示只有四十四間中學「增值」,引起了教育界廣泛的迴響,因為計算的就只是考試成績,絲毫沒考慮到學生其他方面的成長。以這樣的指標來談增值,自然使教育傾向訓練「智商」(IQ)而忽略「情商」(EQ)。創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責任感等均在「增值指標」的範圍以外。其次,香港社會的家庭結構趨向小家庭方向發展,青少年人缺乏兄弟姊妹間的互動,只懂得與成人相處而未能掌握與朋輩建立關係的能力。而家長過分保護青少年人,無疑也阻礙了其健康的成長、學習負責的過程等。再加上鄰里關係的薄弱與疏離,青少年更減少了成長期與其他同輩互動的機會。個人電腦與電子遊戲的出現,正正適應了青少年人的處境,但無助青少年人均衡的成長。

  教會作為一個羣體,無疑可以在這方面作出十分有意義貢獻。教會的青少年組織,不論是詩班、團契、小組等,其實都提供了青少年人互動的機會。他們在籌備各類型活動時可以發揮創意,增強合作,學習領導,也負起責任。教會所需要提供的是信任、機會與空間,使青少年人可以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同時,在適當的時候提供一些意見或指引,使他們得以建立人生的方向感及價值觀。但是,教會也需避免過度的控制,或強迫青少年人接受一些未經其思考與內化的價值觀,以免適得其反,妨礙了青少年人的成長。此外,教會可發展青少年人互助的事工,賦予權力(empowerment)、培養他們助人的技巧,使他們互相支持,建立教會內的青少年羣體,引領更多青少年人歸主,建立更多青少年人的生命。

  今年二月,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與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公布了一個「當代青年基督徒價值及行為習慣調查報告」。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人不論是第一次參加教會聚會、繼續留在同一個教會、決志信主、尋找情緒上的支持等,同輩均產生很大的影響力,成為重要甚或決定性的因素。在青少年人成長的過程中,許多時候同輩的影響比其他的人士還重要。因此,培養教會內的青少年人互助的能力,所產生的效果也會很大,值得教會加倍的重視。

  青少年的力量真不可以小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