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坐巴士的情況正是人際雙贏的最佳啟示。有些巴士是需要我們先入錢落錢箱,但是有些人在上車前常忘記準備零錢,致在上車後阻塞了後面的人上車。倘若這些人讓別人失上車,然後同時準備足夠零錢才登車,我相信那巴士可能會開得更早,而排在後面的人也不會因這些人的阻塞而不耐煩,這便是真正的雙贏EQ-「利己利人」了。
不論你覺得「利己便會利人」,還是「利人才會利己」,這都是不值爭論的,有些人生經驗是反映到當自己開心的時候,旁人也會感染到你的快樂,這可屬於「先利己後會利人」。也有些人生經驗都幫助了別人解決某些困難之後,自己也感覺到開心,這是屬於「利人後而利己」。
現實社會太多人着重「利己」為主,甚至犧牲他人,所以每個人都會多做自我保護的工夫,例如父母常教子女不要答允他人的要求,但卻提示凡事要講清楚報酬和爭取高於合理便為「英明蓋世」!
我很慨嘆這時代出現了很多事業成功但孤寂的人士,他們擅長談判,也能在極短時間計算出對自己有利的方案;不錯,他們的談話技巧使他們事事都處於上風,然而他們連最親近的朋友也留不住了!
受傷的痛楚比成敗更值得重視,所有人際的損害都會終止建立了很久的關係;表面上一方面賺了金錢、地位、長遠利益......。其實兩方都是大輸家!
我們在與人接觸時是否願意付出誠意、欣賞,還是說了些過分、挖苦他人的說話?前者是利人利己的風範,後者已種下損人也害己的危機。
太強調自己的優點,卻不把對方的見解給予重視和找尋好處,也註定容易一拍兩散。
少說一點傷害別人的說話,這個世界也會多些美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