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與教牧同工交流分享,以及細心觀察的心得,香港教會內鮮有實踐「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亦沒有「告解」的機制。因此一些公開的復興聚會便成為信徒認罪及洗罪的良機。
不論本港或海外的復興聚會,一般在尾聲都有立願委身或認罪悔改的環節,信徒蜂擁而上,或站或跪,或飲泣或哀哭,好不感人。一來是靈性高漲,使自己放下尊嚴,謙卑認罪;二來是整體行動,群體效應;三來是身處異地,免去教會內可能遇到的尷尬。那一刻整個會場都充滿寬恕、接納、人們不會感到自卑,只體會到上帝的恩慈與榮耀,更能體驗信徒間彼此的平等與和睦。那種合一、喜樂與滿足真是難以言喻的。
不過這種久旱逢甘露的認罪機會實在不多,香港四天供水一次的日子夠難過了,倘一年才有數次供水則更苦不堪言。所以信徒們理應每天來到主的面前認罪,得蒙洗罪,身心靈才能健康與輕省。
就筆者有限的經驗,體會到洗罪的憑據來自以下幾方面:
(一) 聖經確據-除了上文引述詩篇五十一篇的洗罪經文外,聖經充滿了赦罪的經文,例如「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的不義。」只要我們平日多讀聖經,「畫夜思想」,保惠師聖靈「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總言之我們要經常讀經,把上帝的話藏在心內,當我們認罪悔改時,聖靈便會感動我們,叫我們「想起」上帝的恩言,雖沒有神父宣告我們的罪得赦免,但聖靈藉上帝的話語在我們內心顯明,使我們得到憑據,深得安慰與醫治。
除了聖經話語,聖靈也會藉詩歌的歌詞、屬靈書籍的作者,教牧同工在講台上的話語安慰我們,提醒我們罪已得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