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本色化」
第 1853 期(2000 年 2 月 27 日) ◎ 交流點 ◎ 李鴻標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當然,基督教信仰(下簡稱「信仰」)與文化的關係是各方面的。信仰是反文化的,因它與不同的文化必定存有不能相容或共融之處。信仰也是超文化的,它是那位超越一切的上帝(the transcendent God)所賜的啟示,所以它有不少地方並不容易透過現存的文化去闡釋或表達。
不過,信仰既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它也必然有合文化的那一面。基督徒的責任就是要把信仰與文化結合起來,叫更多早已植根於文化裏面的人歸信耶穌基督。
論到要把信仰與文化結合起來,不得不提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所說的話:「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20-22)套用保羅的話來說,信仰本色化(inculturation)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過,要把信仰本色化,真是談何容易!先要小心謹慎,留意信仰的反文化與超文化的特性,慎防在本色化的過程中,進到似是疑非的極端,甚或產生不合真理的異端。又要摒棄包袱,突破一些毋須堅持的傳統框框,正如禾月所說:「要出版愛情小說,便不能背著『文以載道』的包袱。」
此外,還刻意栽培,主動積極發掘和培訓各方面的人才,務求華人教會在文化各種的領域上面(尤其在藝術與文學方面),有更多靈性好、夠專業、且受普羅大眾歡迎的基督徒出來,幫助華人教會打入社群,打入通俗文化。
相信新的千年的來臨,確實是華人教會重新部署,把信仰本色化的好機會。但願上帝幫助我們好好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