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6 期(2000 年 8 月 6 日) ◎ 古道今詮 ◎ 楊慶球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陶淵明的理想世界沒有提及完善的法律系統,只有安寧飽足的生活。跟老子的小國寡民有相同之處。我們不能說他的理想不高,當我們隨手翻閱中國歷史,第四世紀的中國充滿了殺戮和戰爭。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三國的對立後,以為天下無事,大肆荒淫,由於施政失當,引致其子司馬衷當政時的八王之亂。由公元二九一年至三零六年,晉室骨肉相殘,因此一厥不振,並引來五胡亂華,中原成了一個殺戮戰場。約由三零四至四三九年,胡人在北方陸續建立了十六個國家,除了彼此攻伐,又與東晉交戰,這期間可謂天下大亂,死傷無數。公元三零八年,匈奴貴族劉淵稱帝,建國號漢,翌年帶兵攻打西晉的洛陽,在洛陽郊區把三萬平民男女淹死於河中。三一一年,其子劉聰的部將石勒在河南鹿邑斬殺晉兵十餘萬人。石勒後來攻陷洛陽,把王公大臣數萬人活活射死。劉聰死後,劉曜和石勒卻分別建立了前趙和後趙,兩趙長期混戰,殺人如麻。三二五年相互斬殺、坑三萬餘人;三二七年,雙方濟河之役斬殺二萬餘人。三二八年前趙大破後趙軍於高侯,枕屍二百餘里。後趙大破前趙軍於洛陽,斬首五萬餘級。三二九年,後趙軍大破前趙軍,枕屍千里!前趙乃亡。後趙控制中原後,其後又與各族混戰。由三三三年石勒死,其子繼位,到三五零年被漢人冉閔所滅,短短十七年胡羯先後枉死的超過二十萬人。到公元三七二年,符堅統一北方建立前秦,其間各方因戰爭而死亡的將士近九十萬人。公元三八三年,符堅大軍進攻東晉,一展自己私心統一天下,在淝水一役,付出了八十萬條生命(可能有誇張,或許三十多萬)!陶淵明所看見的,不單是二百多萬的數字,每一條生命背後都有一個家庭、一個故事,在連場的殺戮中,生命不是顯得太輕太慘了嗎?除了戰爭,天災也是叫人透不過氣。三國兩晉二百年中,較大的自然災害有三零四次。其中旱災六十次、水災五十六次,地震四十次、霜災二次、雨雹三十五次,風災五十四次,蝗災十四次,饑荒三十次。平均每年一點五次。難怪身在這時代的人,如此渴望一個平穩的生活。他們甚至不求豐裕,只求基本無缺。陶淵明的烏托邦思想,並非無中生有,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在亂世中一個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