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3 期(2025 年 11 月 2 日)
◎ 釋經講道 ◎ 李淑儀
賽一10-18;詩三十二1-7;帖後一1-4 、11-12;路十九1-10
你知道自己的缺欠嗎?人要知道自己的缺欠,才會努力去補足;人要知道自己的空洞,才會努力去填滿。耶利哥的瞎子知道自己的殘障,便切切懇求耶穌使他能看見(路十八35-43);法利賽人自以為是完滿的義人,看不見自己生命有缺欠,便不懂得向耶穌祈求恩典與憐憫(路十八9-14)。看見缺欠,是生命轉化的起始點。撒該看見自己生命的缺欠,他想盡方法去彌補。
撒該是誰?首先,撒該是一位財主。自古以來,人們總喜愛錢財,視之為生活的保障,因錢財能滿足生活的需要。但不義之財只會帶來不安和空虛,就像撒該一樣。撒該不單是個財主,他更是個稅吏,是個欺壓人的人。
在耶穌年代,稅吏被視為罪人,不可進入聖殿或會堂敬拜;是為猶太人所憎恨的,因稅吏為羅馬政府工作,被自己國家的人視為叛國者。稅吏的富有是建基在別人的痛苦上,羅馬政府規定徵收人民某金額的稅金,然而稅吏卻收取更多的稅金,並且把差額據為己有。撒該不僅是稅吏,他更是稅吏長,他連同手下的稅吏剝削自己的同胞。
撒該知道自己的缺欠,他要見耶穌,只是他身材矮小,要爬上桑樹才能見到耶穌。為何撒該不請求在場的羣眾讓給他位置見耶穌,而要爬樹這樣尷尬呢?相信他深深體會到同胞對他的恨惡,撒該是活在一個不被接納的孤獨世界中,他心靈的深處感到空虛、感到不滿足。這日撒該要正視這個生命的缺欠,這個正視帶來他生命的轉化。
其次,撒該急忙跑到前頭,爬上桑樹,冒着被人嘲笑的危險,為要找緊機會見耶穌,作出改變的第一步。當耶穌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路十九5) 他就急忙下來,那份歡喜雀躍使他忘記可能會從樹上掉下來的醜態,更使他不計較別人私下的議論,那份從心底裏流露出來的喜樂正填補他內心的缺欠,他立刻接待耶穌,不單只到他的家裏,更到他的心裏。
擁有了新的生命、新的方向後,撒該內心產生極大的改變,他主動正視自己過往的罪過:「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十九8) 耶穌稱撒該為「亞伯拉罕的子孫」,以嘉許撒該的信心,撒該不是因為慷慨賙濟而成為新造的人,他是因得着救恩而成為慷慨解囊的人。新的生命帶來新的生活,撒該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子(太三8)。
看見缺欠,是生命轉化的起始點。古以色列人未能正視自己的問題:「他們離棄耶和華,藐視以色列的聖者,與他生疏,往後退步。」(賽一4),結果是亡國。詩篇三十二篇五節提醒我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們的過犯,主必赦免我們,這是何等大的福氣:「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三十二1) 當我們不斷檢視自己的生命,學習認罪悔改,並活出上主的善,就可榮耀恩主,正如保羅的禱告:「願我們的上帝看你們配得過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羨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叫我們主耶穌的名在你們身上得榮耀。」(帖後一11b-12a)
李淑儀(大埔浸信會前堂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