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3 期(2025 年 11 月 2 日)
◎ 要聞

▲一眾出版同業及開幕禮嘉賓為基督教聯合書展揭開序幕。

▲馮肇熙社長介紹「一本書的陪伴」展示板,分享由讀者推薦對其別具意義的基督教書籍。
延續本年7月香港書展基督教坊,基督教出版聯會再以「文字陪伴」為主題,並已於10月22至28日在尖沙嘴街坊福利會禮堂舉行香港基督教聯合書展,今屆共有35間基督教機構參展,數目較去年增加。有別以往,適逢基督教聯合書展40週年,大會首次以事工合作伙伴形式與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南京愛德印刷公司、香港讀經會及突破機構合辦主題活動,分別聚焦探討聖經事工的四個面向:「譯經、賞經、研經、讀經」。展期一連七天,除於台上舉辦逾30場專題講座,包括「基督徒閱讀習慣調查發佈2025」,場內亦增設聖經展覽、漆扇及拓印工作坊、好書推介展板等供讀者參與互動。
聯合書展籌委會主席馮肇熙社長提及,南京愛德印刷公司為本年書展特別的合作伙伴,他指出,在聖經印刷量及廠房規模而言,該公司幾乎為全球最大的聖經印刷廠,累積印刷超過2.8億本聖經。其於場內的特色聖經展覽展出各種珍藏聖典,如盲文聖經,以及全球首創以19克最薄用紙製成的聖經等,並透過互動體驗,讓讀者對上帝於國內開展聖經事工有更深入的認知。
馬鞍峰香港教會主任牧師李志剛牧師於開幕禮上,以「實體書市場的未來」為題分享,籲會眾及出版同業反思當如何結合創新方式,重塑對書本和知識的理解,從而帶領實體書邁向另一階段——與數位共存的時代。他強調,實體書的需求必然存在,尤其為讀者帶來沈浸式的閱讀經驗,因書本把知識轉化為感官體驗,如不同的紙質、油墨和釘裝等因素影響,同時為數碼化的世界「排毒」,讓人重拾專注力;他又提及,精裝書籍實為藝術品,當好好善用成為推銷策略。至於格式上的流動,書籍或轉換成電子書和有聲書;但其知識傳遞之功效仍然不變,且具有社羣凝聚力。故他指,推動閱讀可由個人為中心,轉向以教會和城市為核心,並重申「實體書不會滅亡,但其角色必定要轉變」。
此外,《基督徒閱讀習慣問卷調查2025結果報告》已於書展期內10月24日正式發布。有關問卷每兩年一次進行,旨在了解基督徒羣體的閱讀趨勢與喜好,為教會、機構及出版同業提供具參考價值的數據與洞察。本年共收回539份有效問卷,主要回卷者為45至65歲。調查發現,回應人工智能科技(AI)輔助閱讀方面,雖然現時使用度不高,惟讀者對其功能有一定期望,如查看原文或其他文本用字及意思等。閱讀形式方面,於過去一年曾讀電子書的比例增至73.4%,可見線上閱讀的趨勢仍然持續,建議紙本書及電子書可雙線發展。就提升基督徒閱讀習慣活動而言,則可建立媒體平台以推動作者、編輯與讀者交流互動,提升信徒的閱讀興趣。其他詳細結果,稍後可瀏覽基督教出版聯會網頁最新消息http://acp.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