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作品|非學術
《相送》(得獎感言)


2983 期(2021 年 10 月 24 日)
◎ 字遊行 ◎ 陳嘉薰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首先,衷心感謝基督教出版聯會第九屆金書獎頒給本人「最佳作者|學術」的獎項。

  《五旬宗及靈恩運動: 研究導論及趨勢評估》的成書動機可綜合為三方面:

  首先是教會需要。其實我在一九九四至一九九八年在福樂神學院進修,研究興趣是清教徒及古典靈修操練遠多過靈恩運動。但一九九八年回港後,我發覺靈恩運動對華人教會的影響遠多於古典操練,因此不久便在建道神學院接續任教張慕皚院長已開設的靈恩運動科目至今。

  其次是個人經歷。福樂神學院在我就讀期間,擁有一個龐大支持靈恩運動的師生羣體,我亦曾旁聽魏格納和柯瑞福等課程,並多次觀看他們醫治長短腳及進行內在醫治,所以回港後感到有責任將所見所聞和研究整合,讓華人教會對他們有較立體的認識和評估。書中所討論的新使徒運動正是一九九六年在福樂神學院開展的!

  最後是靈修神學的視野。它提供我一個教義討論之外,關注屬靈經驗和動力的視野,因此本書的最後兩章正是有關各種屬靈經歷如何分辨和詮釋的課題。

  五旬宗及靈恩運動經過一百二十年在全球迅速發展,至今聲稱已有近七億的信徒。這運動的興旺,對傳統福音派來說,可謂憂喜參半──既因福音廣傳而感到欣喜,又擔憂基督信仰會出現偏差。加上,近年有所謂「泛靈恩現象」,不少福音派堂會也效法靈恩派的做法,以致靈恩和非靈恩之間的界線愈趨模糊。因此,福音派應如何看待及定位靈恩運動,已成為基督教內無法廻避的重要議題了。

  事實上,靈恩運動能夠興起,並非偶然,它應對時代心靈需求的敏銳和創意,實在對福音派教會有不少值得借鑑之處。福音信仰傳統一直偏重理性及籌辦事工,而弱於回應生命中感性和經歷層面的需求;此外,又常將信仰焦點放在記念耶穌的「過去式」模態,而未能強調三一神今天藉聖靈與人同行的作為……凡此種種,都是福音派要面臨更新蛻變的信號。

  我認為教會應對之策是教導信徒明白合乎聖經的聖靈觀,並且全面認識靈恩運動的教義及歷史,中肯評其功過,提升教會領袖和信徒的辨識力,取長補短,方能與靈恩運動建立健康而合宜的關係,且為福音信仰的屬靈追求,構建合乎聖經、也適切時代心靈的可行方案。

  本書,就是朝這方向努力而開展的一步! 願主繼續恩領香港的教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