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降臨後第二十二主日
(可十46-52)
在我們人生中不知遇到多少次機會,不過這些機會通常來得快,走得也快,只要你一下不留神,機會就白白錯過。你可以留意推銷新樓盤的經紀、奧運場上的運動精英、參與面試的候選人,或是想打破沈默關係的無奈者,他們等待着機會,而這機會或許都會一瞬間便過去。
一、眼盲耳不聾—終日守候着機會 (46-47)
今天經文描述盲人巴底買的故事,他不單是個失明的人,更是個乞丐,每天坐在路上伸出雙手向路人求乞,不過他的聽覺十分靈敏,他能在嘈雜聲音中,分辨當時發生甚麼事。失明的巴底買未見過耶穌,他只是聽聞過耶穌醫病的能力,但至少那一刻他相信耶穌有能力改變他的生命。「大衞之子」(47)這句話描述是指那應許要來的一位彌賽亞;他承認耶穌不單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偉大的君王。
信心是接受上帝恩典憐憫的第一步,信不單信靠上帝存在,更是完全的相信與上帝建立生命的關係。今天我們也是如失明的巴底買,未能從肉眼去見耶穌,但我們也是從聽聞耶穌而相信。信心不單是相信一些關乎耶穌的史實,不單相信祂是降生於伯利恆,被釘十字架;又相信祂復活,我們更當相信祂活着,且活在我們的生命中。保羅說:「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不是憑着眼見。」(林後五7)我們也該如巴底買用信心守候着,讓上帝恩典臨到。
二、眼盲心不盲—突破障礙抓機會 (48-51)
當巴底買呼喊之時,周遭的人不是說:「巴底買,好呀! 耶穌能幫你,大聲叫喊吧。」相反地,他們斥責他並叫他收聲。當你誠意要求耶穌幫助時,有人採取冷淡的態度,有人斥責你或冷待你;你愈發真誠,壓力也愈大。保羅也經歷着說:「不過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到五旬節,因為有又寬大又有效的門為我開了,雖然反對的人也多。」(林前十六8-9)
當周圍的人要制止他時,巴底買極力反抗。「他卻越發喊着:『大衞之子耶穌啊,可憐我吧! 』」(48)這裏的「越發喊着」在希臘文是「尖叫」,他提高了他的嗓子,表示他要的不是羣眾的聲音,四周的壓力,而是向耶穌呼求,他極力抓緊機會,不讓它瞬間失去。
「耶穌就站住,說:『叫他過來。』」他們就叫那盲人,對他說:『放心,起來! 他在叫你啦。』」(49)昔日耶穌能分辨出人羣中巴底買的呼求。今天耶穌仍在世界上成千上萬的呼求中,分辨出你和我是何等需要憐憫。當你呼求祂時,祂會停下來回應你的呼求。你可能會想到在整個世界中,我們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個,甚至我們只是地球七十多億人口中的一個,算得了甚麼呢?但馬可福音作者告訴我們,我們在上帝眼中極其寶貴,當你向祂呼求時,祂會回應我們的呼求,昔日如是現在也如是。詩人說:「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機會常常都會留給有把握機會能力的人,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珍惜抓緊這機會,而不讓這個恩典的機會過去。
三、信心眼睛睜開—一個全新的境界 (52)
耶穌醫治盲人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太九29-30、可八23-25)對於巴底買只說了一句話便使他回復了視力,可見耶穌要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祂會有許多方法許多途徑,故此你不要堅持別人的經驗,成為你的經驗,(50)你要憑信心親身去經歷耶穌的幫助。當巴底買重拾視力,他第一時間跟從耶穌,開始了人生新的一個境界,不再路旁乞求,「就在路上跟隨耶穌。」(52)
鍾健楷(禮賢會荃灣堂顧問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