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串流平台Netflix大熱的韓國電視劇集《魷魚遊戲》中以韓國兒童最愛的童年遊戲,如一二三木頭人等改成殺人遊戲,引起網民熱話,紛紛憶起童年。
讀記者特別為此所作的專題報道,才知道原來我輩兒時常玩的「捉伊人」(一般讀為「捉伊因」)經過改良,已躍升為國際運動比賽,本港還成立了捉伊人總會,統籌舉辦非常正式的比賽,把孩子們為尋歡樂的追逐逃跑互抓,規範成運動倒真是創意之舉。
在社會匱乏的年代,遊戲是奢侈的,許多孩子年紀小小已要分擔家務——劈柴生火煮飯,擔水洗衫湊「細佬」,那有幾多時間嬉戲?於是,甚麼道具都不要的追逐,便變成最簡單好玩一拍即合,隨時可玩隨時可停、人數不限的遊戲。
除了捉伊人,還有糖黐豆、兵捉賊、火燒後欄……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追跑抓」,遊戲前總要經過「包剪揼」的篩選分組,然後輸的負責追,贏的負責跑。追的拚盡力氣想盡辦法把對手抓住,跑的往往「得得戚戚」邊跑邊說些刺激對手的話,直到被人抓住,身分立即對調,如此往返不斷,不覺就消磨大半天,人人玩得大汗淋漓、氣喘如牛。
最妙的是有人甚至可以揹着弟妹,也照樣玩個不亦樂乎。小時的我就曾經在姐姐背上跟敵方對打,誰料她一個踉蹌摔在地上,結果一個穿頭一個腫瘤,兩人哭哭啼啼回家去才結束好戲。如今給後輩講這段兒時趣事,總惹來無限羨慕,對比我們無拘無束奔放自由的童年,他們打機看電視學技藝實在是一片蒼白,而比起他們以電子奶嘴餵養成長的再下一代,能不慨嘆:以集體遊戲而言,的確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