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會屯門遺產


2983 期(2021 年 10 月 24 日)
◎ 環迴新界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青山灣的西北岸邊原先有一個「墟」,是鄰近鄉村的市集,也是漁港。上世紀初修築青山公路乃依着青山灣的東北岸建造,結果在那前後年間,靠近這新的交通要道之處便形成了「新墟」;並且日漸發展旺盛,勢頭更勝前者。倫敦傳道會與新界傳道會於一九零八年在新墟創建福音堂;延展至今為「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

  上世紀後期開展拓建屯門新市鎮,以至新墟的部分範圍也遭收地發展,百年歷史的屯門堂既經歷擴建亦經歷遷拆。覓地新建的綜合服務大樓於一九八七年落成,開辦的服務包括學前教育、特殊幼兒及家庭服務等;現時堂會使用其中一樓層。

  屯門福音堂早在一九二零年附設啟蒙館,是倫敦傳道會在屯門辦學之始。由於提供的新式教育日漸受歡迎,於是在一九三一年擴充,建築正式校舍,並且獨立辦理,定名「拔臣小學」,紀念捐資建校者的父親。馮拔臣原是華僑,道濟會堂的長老,也是新界傳道會的初期宣教師。多年後中華基督教會承接倫敦傳道會的事工,在屯門陸續增辦中學及小學,都以「何福堂」為名。

  何福堂原籍廣東省佛山,父親應募遠赴南洋謀生,在倫敦傳道會設於馬六甲的英華書院當印務工人。隨後何福堂亦遠赴英華書院求學,於一八四三年隨着書院遷校而來到香港,畢業之後任職道濟會堂傳道。何福堂在一八四六年受按立,是歷史上首名受按「牧師」(Reverend)尊銜聖職的華人。〔梁發在一八二三年受倫敦會按立為「宣教師」(Preacher)。〕輕鐵系統的屯門支線在一九九二年通車,位於屯門新墟的「何福堂站」是唯一採用人物實名的港鐵車站。

  拔臣小學及何福堂書院的範圍原本是一片田園;以及北伐與抗日名將蔡廷鍇避居香港的「瀧江別墅」,別稱「芳園」,建於一九三六年。別墅在一九三八年曾借予「廣東國民大學」作臨時校舍;後來中國共產黨策進與其他人士在香港共建一所大學,別墅再次借予辦學。這所「達德學院」由一九四六年秋季開校,至一九四九年春季被香港政府取締,並收回別墅土地。學院曾有來自各地的各式學生接近一千人,亦有院長及教授兩人參與籌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建中國新政府。

  倫敦傳道會在一九五二年購置這片物業作培訓及退修之用,定名「何福堂會所」;至一九六一年轉贈物業予中華基督教會。曾經的教學大樓取名「馬禮遜樓」,因着建築特色及獨特歷史,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旁邊一幢俗稱紅樓的紅磚屋,當年的教授及女生宿舍,取名「福堂樓」,現為中華基督教會的退休牧師宿舍。兩幢樓房及旁邊的涼亭,構成會所三古物。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