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舊稱暹羅;正如東南亞其他地區一般,數百年來早有中國民眾持續到來謀生。十八世紀中期發生的政局變化,更令泰國皇族具有華人血統。這些華裔多來自廣東省潮汕地區,僑民為數甚眾。當年泰國政府不容向本土人傳道,向外卻仍相對開放;因此目標在東南亞及往中國傳道的歐洲及美國差會,傾向到曼谷建立傳道基站。
美北浸信會在一八三四年派遣二十七歲新婚的粦為仁(William Dean),強化曼谷福音站的團隊。豈料當翌年途經星加坡時,妻子產後病逝;粦為仁交託幼嬰由人撫養,依然按照計畫前往曼谷去,與兩年之前已在此開荒佈道的同工會合。一八三七年七月,宣教士凝聚華人信徒成立教會Maitrichit Chinese Baptist Church,由粦為仁擔當主任牧師。這所教會一直延續發展至今,現稱「華僑基督教浸信會心聯禮拜堂」,是史上第一間華人基督教會。
粦為仁體魄贏弱,牧養「心聯堂」一年之後在一八三八年轉往澳門養病。那時巡遊中國沿岸多年的郭士立(Karl Gutzlaff)正在澳門行醫及辦學,粦為仁寄住在他家中,後來續娶他的一位同工。粦為仁往還於曼谷與澳門;不久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佔治香港,他在一八四二年十月轉到香港來。
在香港的第二年,粦為仁再次喪妻,卻能初創香港的潮語教會。最奇趣的是他可以到長洲去傳道;當粦為仁離開香港不久之後,長洲在一八五一年甚至建有一幢浸信會小教堂。這個小島當時尚由中華帝國政府完全管治,亦不是條約中的開放地方。同樣突破的,粦為仁開始投入翻譯聖經及寫作事奉;他亦參與修訂《馬士曼譯本》中文聖經。
粦為仁多次無奈停職養病,其中一八五四年返回美國,更經歷調理十年之久。他在美國期間再次續弦,仍念念不忘向華人傳道;於一八六四年再度前往泰國曼谷,在「心聯堂」事奉二十年,又第三度喪妻。粦為仁的事奉生涯,足以代表美國浸信會在福傳中華事上,由起步到抵埗的歷程。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