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許地山


2973 期(2021 年 8 月 15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許多年前香港的初中生,一定讀過許地山先生寫的散文《落花生》,開頭一句猶記得: 「我們家的公園有半畝空地⋯⋯」。

  驀然驚覺,今年八月是許地山逝世八十週年(1893-1941),他是在四一年八月四日下午,在香港半山羅便臣道的寓所突發心臟病辭世,留下妻子和兩名年幼的孩子。

  許地山是近代著名的文學家,他出生於台南,兩歲時隨家人坐船渡海遷回故鄉潮汕,翌年入讀私塾,他精通潮語、閩語和粵語,長大後也通曉國語和英語。一九一七年赴北平就讀燕京大學和神學院,之後亦曾先後赴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宗教史、比較宗教學、哲學和神學。一九二七年回國任教於燕京大學,一九三五年受聘於香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

  許地山在香港日子雖短,貢獻卻良多。他將港大中文系的課程來了個大革新,將之分為文學、史學及哲學三組,又更新了課程內容。此外,還銳意改革香港中小學的國文課,改革了八股文,倡導拼音文字。而他也曾是名作家張愛玲在港大的老師,二人師承關係匪淺。

  多數人看許地山只是他的一個小小側面。對我們這一代香港人來說,「落華生」這個筆名定會勾起我們某些童年回憶,因許地山曾以此筆名在一九二二年發表他的短篇散文《落花生》,短短幾百字,文字淺白、素樸、通透,充滿兒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學生,多在初中階段讀過。

  許地山不幸英年早逝,在世只是四十八年。他居港六年倏然離世,遺體葬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墳場,墓碑上寫着「香港大學教授許公地山之墓」。

  他留給後人的,必然包括在《落花生》中的一句:「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