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變局反思工作意義
第 2919 期(2020 年 8 月 2 日)
◎ 要聞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早前在網上舉行「邊一個發明了返工」公開講座,於七月十七及二十四日,分別由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駱頴佳博士分享「情感資本主義下的情緒勞動」;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分享「工作尊嚴:在疫情下生活的顛覆反思」,以不同角度探討工作的意義。
情緒勞動 理解工作異化
駱頴佳博士開首時借用《機動部隊》的圖指出,資本主義的特性,就是非常悅目,但令人疲累的生活狀態。他續引述馬克思論工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勞動是工人外在的東西,不屬於他的本質,人在勞動中否定自己,精神受摧殘。
他直指,在香港很多人返工等放工,研究請假攻略去旅行,「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否定自己,例如內向的人去做銷售員,心情差仍要笑面迎人,being(存在)被否定就會感到不幸,不投入工作。」他指此種「異化(alienation)」,源於工業生產的過程,將工人與自己、工具、產品、過程的疏離,上班時令人感到身體不屬於自己,也能解釋為何近年愈來愈多人做斜槓族(Slashes,意即:多樣化工作)和自由業工作者,因工作與自身減少異化,雖相對地有選擇權但要承受風險。
他續言,為資本家打工,被要求兩個不同的情感,一是上班時有紀律,防止情感不亂發脾氣;二是下班時要有快感和放縱身體去消費。他引述著名哲學家傅柯(Foucault)提出的生命政治,人以各種方式來調控,例如上班「說是非」成為渲泄情感的渠道,「偷懶」是向異化說不;而流行文化商品,如職場鬥爭片、流行曲等不少亦是安慰式情感,渲泄打工仔的抑壓情緒。此外,有社會學家認為,資本家會製造「欠債主體」,如買樓、保險、信用卡等,使人產生許多憂慮和恐懼。
他指,社會學家霍希爾德(Arlie Hochschild)曾提出「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ur),指的是整個私人生命都被操控,如笑容被標準化,假面目削弱自我與他者的聯繫。在今日「競速社會」下,使人抑鬱、緊張、暴躁,速度稍慢就被指罵,跟不上步伐的人會被淘汰,對於內向型行動緩慢的人特別痛苦,他直言,不少隱閉青年並非無能力,而是無法適應要求不敢去工作。
他續引述哲學家韓炳哲《倦怠社會》(the burnout society),社會講求功績主義,人變成追求功績的主體,將所有事都變成一種數字,升職加薪好像會有好的前景,而追不上節奏的人易患上憂鬱症,自我倦怠,「每個人變成一個project(項目),不斷寫靚履歷滿足社會的安排。」結果造成兩極化,一些人選擇放棄,寧做廢青;一些人選擇搏盡,將自己變成計畫。
駱頴佳提醒,無法進入主流、情感失控不用怪責自己,今日愈來愈多新世代不願意進入舊框架,「社會不是滴水不漏,透過抗爭可以轉化。」他指,早年已開始有人選擇捨棄社會工作,轉行種菜;近日多了人討論移居台灣生活,有的開獨立書店賣書,亦有朋友不工作留家炒股,更多人加入斜槓族和自由業工作,他認為新一代愈來愈多人用新的生活方式工作。
再思尊嚴 視工作為禮物
龔立人博士強調,工作尊嚴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工作者不應被視為工具,他與僱主或工作關係也不應以金錢衡量;第二,工作不單是表現自我,更是貢獻社會和人羣的禮物;第三,職業無分貴賤,人可以享受勞動工作後所得的成果或回報。
今次疫情持續時間遠超預期,市民希望生活回復正常。他指,「正常」社會文化以交換價值釐定生活,例如以賺錢多寡衡量人的重要性;僱員關係只建基於一紙合約,用完即棄;甚至交換價值反映在醫療及教育上,以金錢衡量病人和學生的價值等。此外,部分僱主透過控制工作時間表和處分機制,規範僱員的生活,但縱然工作充滿壓迫和不公義,社會文化卻賦予工作極高意義,彷彿工作令人從懶惰中拯救出來。因此,他認為當人們渴望回復正常生活,應思考何謂應嚮往的生活,並挑戰從前「正常」社會的特質。
龔博士續言,疫情下失業率攀升,保就業不只為維持市民生計,更給予人機會繼續發揮所長,提升自信。他解釋,工作除了獲得收入外,更能培養人際關係,豐富人生經驗,所以失業不單失去收入,更意味着失去這些非物質回報。惟疫情下在家時間增加,讓人反思全職家庭工作者的人生經驗並非建基於工作,而是從親朋好友的相處中建立。因此他認為,從前社會過分重視產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經濟活動,卻忽略了一眾家庭工作者;同時更反映人並非只在回報式工作上建立人生,也可透過不同層面和活動,豐富人生經驗。另外,疫情下餐飲業處於寒冬,有人刻意光顧經營困難的餐廳,他直言這種互助超出了「正常」社會強調消費和工具式的文化,為工作建立了一種新的價值。
有商人於疫情期間生產口罩,貢獻社會;餐飲業則更用心為食客建立安全衞生的環境。他讚揚,只有將工作視為「貢獻他人的禮物」,才能改變人與人的相處模式和工作態度,「工作中多考慮別人,其實就是回復了工作是一份禮物,當我們從禮物角度思考工作時,不但人性化了工作,也回復了工作本身的意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