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喪親者


2898 期(2020 年 3 月 8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不幸失去至親,喪親者患得患失,情緒低迷,這時候給予適當的輔導和牧養,十分重要。

  唐君毅先生在《人生的體驗》一書談到喪親:「親愛的人死亡,是你永不能補償的悲傷。這沒有哲學能安慰你,也不必要哲學來安慰你,因為這是你應有的悲傷。但是你當知道,這悲痛之最深處,不只是你在茫茫宇宙間無處覓他的音容。同時是你對他處處都是罪過,你對他有無窮的咎心。你覺得他一切都是對的,都是好的,錯失都在你自己。」

  「這時是你道德的自我開始真正呈露的時候,你將從此更對於尚生存的親愛的人,表現你更深厚的愛,你將從此更認識你對於人生應盡之責任。」

  唐先生說得對,許多喪親者對亡者存有歉疚之心,因而自責自恨。在我們的輔導經驗中,不少喪親者因着這份矛盾的情懷,對別人甚至有苛刻及不近人情的要求,例如老是埋怨別人做得不夠和不好,被埋怨的包括殯葬公司、教會牧者、詩班,以至幫手的朋友。

  因為在他們心底,以為唯有藉着一個「完美」的送別,才可以彌補或償還對亡者的虧欠,但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的歉疚是無窮的,所以他們所期許的也永遠不能得到滿足。

  因此,若要達到唐君毅先生所說的理想境界,即喪親者將心比己,將對至親亡者的愛昇華至對尚在世的親人以至其他人的愛,除非經過一個療愈及啟悟的過程,放下了種種不必要及過分的糾結,才可為自己開創一片青天。

  這過程並不容易,但很必須;中間必有苦痛,也有眼淚,但過了必有平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