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宣講與牧養
 培訓信徒自立與自養


2898 期(2020 年 3 月 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面對疫情未減,教會崇拜紛紛轉到網絡繼續牧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已於二月二十六日舉行「疫情下的宣講與牧養」網上交流會,由Amigos World總幹事張國定牧師、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透過Facebook直播及Zoom會議進行分享及交流。

  張國定牧師分享,教牧在疫情下更要注重靈修生活,他以約翰三書一章二節提醒要身體健壯、凡事興盛、靈魂興盛,在禱告中將信心交託,「信心不是心想事成,不會因不合自己心意而離開教會,心情低落就無法事奉。」他認為,疫情下的宣講與牧養就是教會更新宣講與牧養的時候,使不同類型的教會今日都走進網絡進行宣講。

  「疫情下的教會進入了網絡的宣講和無牆的牧養。」他認為,在疫情下仍有宣講的必須,並以「COLD」分享宣講的內容,包括內容(Content)、組織(Organisation)、語言(Language)及傳遞(Delivery)。而回應突發而來的疫情,他建議特別的宣講可以從看見和感受出發,例如再思過去教會分化的問題,疫情讓我們明白同坐一條船互為肢體。他又提醒,內容應著重信望愛三方面,宣講神的國度降臨和祂的旨意成就,時間在神手裏。

  訓練自立羣體 成為雙棲信徒

  胡志偉牧師認為,今日疫情已全球化,或許仍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過去,「在此境況下,教牧必須要有彈性計畫,長遠計畫在這個世代裏已不適用。」他指,當公務員復工時,堂會可能亦要安排復工,惟不同社區之風險指數不同,堂會應自我作考量,亦應預備並行實體聚會及網上崇拜,而大型聚會或境外短宣則需要改期,或改變形式,教會文化亦需因時制宜。

  「教會最大的危險就是不冒一切風險。」他引述潘霍華的名句提醒,牧養需要冒險,是信心的功課,惟今日仍有人仍比較實體崇拜比網上崇拜好,他反問看不見會眾時,信心是否需要更多。他鼓勵教牧勿迷信看得見才是真實,要有信心參與在冒險裏面,相信上帝的道會臨到弟兄姊妹生命中,因為牧養在於注視上帝在信徒羣體的工作。

  他不諱言,教會過去舉辦太多聚會,此刻正是更新教會的契機,「教會停止聚會並不是停止運作,這時正是人心需要安慰的時間關懷,可以通過視像探訪、打電話和WhatsApp等強化關係。」他提醒,工具只是把人帶到上主面前,重點在於引導學習過程。

  他建議訓練信徒成為自立的羣體,以能面對將來種種考驗。因此教會領袖要思考把組織「分權化」,他建議信徒分區地舉行在家崇拜,以兩至三個家庭作為基本單位,網上崇拜後同時自行聚會,實踐簡約教會,關注真理教導、關係培育和使命受差。其次是自養的操練,由「我教你學」變成「你學我導」,鼓勵信徒善用網上資源,視家庭為信仰培育首要場地,教牧裝備基督徒父母承擔教導責任。

  胡牧師續提到經濟自養問題,他指得悉近日不少教會因網上崇拜令奉獻收入大跌,帶來現金流困難,他鼓勵堂會可以透過電郵或WhatsApp通知會眾戶口號碼,並讓會眾得知實況,履行奉獻責任。「沙士時都經歷過同工自願減時減薪或放無薪假期,但不能由長執暗示,而是同工自願性讀書或放假,教會領導層應保持彈性安排。」他直言,同工薪津佔教會開支不少,非常時期可減少信徒讀書和短宣等資助津貼,以平衡財政穩健。

  他提醒,基督教羣體外展佈道的成功,是來自每位信徒自動承擔的責任,因此自傳的使命最為重要。信徒羣體履行「流動使命」,無論去到哪裏都能順勢而行,口傳與身傳福音,特別在人心虛怯的時候實踐關係式佈道。他最後認為在疫情之中正是練兵的最好時間,訓練信徒成為「雙棲信徒」,既能在陸地參與教會聚會,在非常時期亦能扮演另外角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