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赴戰場


2897 期(2020 年 3 月 1 日)
◎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二零一三年,林崇綏博士獲國際紅十字會頒授南丁格爾獎,表揚她在救災工作以及在公共衞生和護理教育方面的貢獻,是香港第二位護士得此榮譽。事實上,早在七十年代初印巴戰爭中,林崇綏已仿效南丁格爾參與人道救援工作;到了二零零三年沙士時,她從前線轉戰到管理崗位上,協助醫管局成立總指揮中心,並與前線護理人員並肩作戰,作她們最強的後盾。

  返醫院如同上戰場

  沙士來得突然和兇猛,林崇綏當時在醫管局作為護理總指揮,每朝七時開會討論疫情,「我和每一間醫院的總護士長關係好密切,一起商討如何做」,確保有足夠人手和物資對抗沙士。不過,她也承認當時在物質上的確出現過緊張,曾經有護士「沒有口罩使用或者一個要用幾天」。林崇綏其後致電給曾當護士的時任特首夫人董趙洪娉,最後「她買了很多N95運來給我們使用」。

  當時有一百八十三位護士染病,為了彌補空缺,林崇綏在沒有感染的醫院抽調人手,又舉辦了直接面談的招聘會,並找來護理學系學生,合共約四百多人,安排在其他病房工作,抒解人手壓力。為了控制傳播,她又趕快製作了光碟,教每個同事怎樣洗手和如何防止感染。

  只是在醫院等同戰場的時刻,「每一次收到電話,說ICU(深切治療部)有多少人病倒時」,林崇綏就要特別留神,「那個地方一定要開,一定要撐着的」。除了物質上的支援,她亦多次去到最先爆發的威爾斯親王醫院視察,並穿上保護衣,深切體會過程中工作人員情緒的拉緊,更曾與眾多護士一起相擁而哭。

  她一直為護理界在沙士的表現而驕傲,形容她們每天走進沙士病房「就好像進去行刑的感覺,但我們的護士從沒有停止走進去」,並有感而發說「香港的護理精神,應該有一個受頒的獎項」。

  仿效南丁格爾上戰線

  這種專業的護理精神,跟護士之母南丁格爾如出一轍。出身貴族的南丁格爾是一名基督徒,一八五四年帶同三十八名護士志願者,去到克里米亞戰場的醫院照顧傷兵,其後更奠定現代護理學,也是影響林崇綏走上護理戰線的人物。

  事實上林崇綏年輕時也曾踏足戰場。

  一九七一年,她跟其他來自不同國家的志願者登上福音船「真道號」,由科威特出發,到印度、菲律賓等地做福音工作,並視乎當地需要提供不同的義工服務,「透過你的行為去演繹你的信仰」。那時剛碰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打仗,戰爭完畢後,「我們有物資、有藥,所以我就上去做救援工作,去了達卡」。達卡是孟加拉屬地,戰爭時被摧毀得很嚴重,滿目瘡痍,當地不少婦女更被侵犯,對剛離開護士學校沒多久的林崇綏來說,只能鼓起勇氣面對。

  醫護世家灌溉

  林崇綏出生於基督教家庭,曾祖父是汕頭澄海第一位牧師,家族中有不少醫護人士,包括她的兩位哥哥,一是醫生、一是護士。中學唸拔萃女書院,初中時開始閱讀南丁格爾的故事,大概中三、四時參加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在建道神學院舉辦的夏令會中,立志要做宣教護士,「就好似南丁格爾一樣,去到克里米亞的戰爭中照顧軍人」。

  中五畢業後由於護士學校規定十八歲才可入讀,於是她再讀多一年中六,接着一九六六年就入讀在學校後面的伊利沙伯醫院護士學校。伊利沙伯醫院一九六三年開業,「我是一路看着它興建的」。畢業後,林崇綏覺得自己還是太多事情不懂,如在心靈關懷方面,「如果你缺乏知識,你就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一九七零年,她就去了美國的穆迪聖經學院讀神學,翌年登上「真道號」。

  林崇綏在船上服侍約一年,一九七三年回港。「那個旅程教了我很多,是的,在每個人生階段,我都覺得會有不同的工作,為的是預備你日後的工作」。

  培育專業精神

  回來後她在基督教聯合醫院的那打素護士學校任舍監,並為她們設立輔導服務,又將自己在外地培養的獨立精神帶進宿舍,建立護士學生自治委員會;其後亦不斷到外地進修,一九八一年晉升為校長,免去學生上課要穿制服的約束。

  護士學校開學時都有一星期的簡介課程,講解甚麼是護士、甚麼是健康、護理的信條等等,「其實就在說信念」,林崇綏認為「如果你沒有信念,你的未來便沒有方向」,她要護士知道她們是在別人最有需要時出現,「我要講給她聽你很榮幸能夠擔任這個職位」。

  提升護理水平

  一九九四年林崇綏加入醫管局,管理公立醫院的護理服務。剛上任便碰上護士不滿人手短缺而採取象徵式工業行動,掛上紅色心碎襟章以示抗議。林崇綏一方面成立工作小組邀請包括工會人士一起商討問題,另一方面去了馬來西亞、新加坡一星期,招聘了百多名護士以解決當務之急。

  為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配合時代所需,雖然在護士學校工作了超過十年,林崇綏爭取改由大學開辦護理學位課程;又開拓專科護士、資深護師及護理顧問等晉升職級;並設立護士診所,「因為我覺得護士一樣讀那麼多書,為甚麼一直都不可以做決定?」

  不過,儘管護理專業發展經歷不少變革,又或是科技和人工智能一日千里,有一樣林崇綏認為不變的是對病人關顧的心,就像她年輕時要為一個頸癌的病人 洗傷口,頸的肉已經沒有了,「你驚到震,還要告訴他不用怕⋯⋯(其實)我不知怎去安慰那個人,但不可以拒絕」。

  培訓內地專科護士

  除了推動本地專業發展外,二零零七年林崇綏為內地護士提供來港參與為期十個月專科培訓,四年來培訓了六百多名廣東省專科護士,「她們每星期上一天課,其他的四、五天在我們病房學習」,因此同時間也為香港的醫院增設人手。「這幫人現在(在國內)的發展非常好,而且帶動整個專科發展」。

  二零零八年林崇綏退休,但依然繼續推廣護理專業的發展,並於二零一一年成立臨時香港護理專科學院,為本港專科護士提供資歷認證與國際接軌。

  

  林崇綏 ︳醫院管理局前護理總行政經理

  訪談日期︰2019年3月31日

  訪談學生︰高彤、陳喜玲 / 香港浸會大學

       梁家慈、梁雅媛、林依晴 / 協恩中學

  整理及撰寫︰馬少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