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獨處


2881 期(2019 年 11 月 10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台灣作家楊照的《星火》是一本讀書札記,他在序言中說,每一次閱讀,都是人和文本之間的自由連結,好的閱讀必定引發讀者浮想翩翩。這話真把閱讀的精粹說透了。如果讀完一本書,沒能刺激思考,那只能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完全不留痕跡,所以也就無所謂得益了。

  也由於許多聯想,一邊讀一邊寫讀書筆記,自然就是理所當然的事,隨手寫下閱讀時的所思所感,這樣的記錄便會如星星之火燃起讀者的熱情──從作者到讀者,再由讀者變成作者,輾轉影響下一個讀者,如此環環相扣,知識經驗思考一路承傳,構築成社會的光和熱。

  這樣的閱讀圖畫實在美麗,只可惜,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對多數人來說,閱讀不過是資訊的接收,收到的資訊通常不經思考,或是繼續傳送,或是到此為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切歸於靜止,沒有迴響,更別說甚麼承傳。所以,人們每天可能閱讀大量資訊,卻沒有幾多能引發思考。

  楊照在另一篇筆記裏提到「獨處」。他認為獨處不一定指身旁沒有人,而是說一個人能否誠實地跟自己相處,挖掘自己的狀態。他覺得現代人都不太懂得獨處,總是一直想着別人怎麼看,別人怎麼想,所以,現在要讓一個人好好地閱讀便變成非常困難的事。

  的確,真正喜愛閱讀的人,都耐得住寂寞。翻開一本好書,靜靜地在午後陽光下細細閱讀,是讀者和作者最私密的交流,如果作者有一句話能引起共鳴,就如交上一個知心好友一樣欣喜;有時遇到佳句,再三思量咀嚼,不禁拍案叫好,那種與作者相通的狂喜,實在是閱讀最大樂趣。

  這種樂趣,必須在獨處中才能體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會員堂堂慶】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