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巴倫道17號


2881 期(2019 年 11 月 10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距今八十年之前的抗日戰爭年代,中華國土的東部地區大片失守,政府及大量民眾需要撤退至國土的西南部。在這「大後方」,軍、政、民,各方都在刻勤刻苦,各盡各自的角色,救民救國。為社會救急扶危,其中自然包含有基督教會的活躍身影。

  戰事持續,佈道卻沒停。有華洋同工於一九四三年在大後方成立「中國基督徒佈道十字軍」(China Native Evangelistic Crusade),英文簡寫是「CNEC」;這是在戰爭年代的氛圍中,採用爭戰的措詞來推動救護靈魂的傳道工作。不久大戰結束,然而國內政局反覆變化,同工於一九五零年來到香港,延續傳道工作。

  新時代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角色。這個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大後方成立的傳道組織,為了更加貼近社會轉變帶來的時代境況,並且凸顯踏向新階段的普世宣教使命,於是後來修改名稱。先在一九五三年改名「中華傳道會」;隨後到了一九六零年,再跟進改換英文名字,稱作Christian Nationals' Evangelism Commission,英文簡寫則保持住過往使用的「CNEC」。

  CNEC除了積極傳道工作之外,由成立之初已經重視培訓工作,服事的對象包括信徒領袖及堂會傳道同工。組織來到香港不久也就開展培訓事工;至一九五二年,同工促進成立聖經學院,就是延續發展至今的「香港神學院」(Bible Seminary of Hong Kong)。

  像香港的其他好些神學院一般,香港神學院的校址遷移,走過一段近似的歷程。在學院成立的初期,只能因陋就簡,選用在市區的樓房上課;及至學院發展穩定,以至具備規模,則遷至一處具備「校園」色彩的校址。香港神學院建校之後八年,在一九六零年遷至九龍塘現址。學院的貼鄰是「播道神學院」的學生宿舍。

  「香港神學院」一如其名,算得是源起於香港的老牌本土神學院。雖然「香港神學院」具有「中華傳道會」淵源,而且兩者長久以來維持着緊密的關係;神學院的心懷卻是超越宗派,服事香港眾教會,放眼普世教會。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會員堂堂慶】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