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的藝術


2872 期(2019 年 9 月 8 日)
◎ 阡陌上的邂逅 ◎ 黎海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滿天星就像星星,羊角拗真的像山羊的彎角,杜鵑花也會啼。」(西西)

  上帝造了萬物後,要所造的「那人」替萬物命名。他發現每種陸地跑的、空中飛的,都屬獨一無二的創造,令他讚歎不已。萬物在他眼前,是可用手碰觸用耳聆聽用眼觀賞的。如何命名如何解讀?創作豈非詮釋的的藝術?它來自洞見,提升閱讀者心靈的視野和生命的意境,從各個角度思考萬物人生。

  西西小說〈雪髮〉裏姓花的教師在講授花朶時如此詮釋:「滿天星就像星星,羊角柪真的像山羊的彎角。杜鵑花也會啼,只不過我們聽不見。」〈雪髮〉敍事者是課室的孩子,對她說:我聽得見。花老師帶進課室的,可是整整一草籃的花花世界。「你教我們認識花: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朶聽、用手指去感覺。」一般老師灌輸既定的一套知識,花老師卻帶孩子用感官觸摸花草,認識生命,甚至帶他們在想像的世界裏翱翔。知識輸送之外豈能錯失生命和情感教育?

  西西小說〈玩具〉敍事者記憶中兒時的玩具是冰雕的魚,垂掛在細繩上。其他小孩的玩具是鉛兵、玩具熊、機動船。冰融了,他們看不見,不相信有這一種奇異的玩具存在。「在公園裏,他們交換各種玩具,他們喜歡實質的東西,而我,只好把手中的一些繩子放在口袋裏,獨自在草地上奔跑起來。」敍事者長大了,認識另類藝術表現:「我在展覽室裏看各種展覽。我看見實質的銅和鐵、玻璃纖維和花崗岩、樹幹和混凝土,做成各種形狀,每一件都實實在在擺在那裏,可以看得見雕刻的體態,伸手可以觸及。是顏色、是肌理、是造型、抽象或者具象,清清楚楚,作品底下列着名字。」於是他想起了記憶裏一位無名的藝術家。「你並不為了實質而工作的,不是為了一個寬闊的展覽場,不是為了來觀看的羣眾,也不是為了持着一枝筆的人在那裏把你研究。」因此這個無名的藝術家是快樂的,沒有困擾的。他賣魚,會鑿冰雕的賣魚人。他賣魚時就像在做雕刻。藝術融入生活。

  西西想講一點道理,卻用故事來推展,有意無意間展示理想的人生模式:「木桶裏有一隻游泳姿態曲折的白蝦,身體幾乎是透明的,它也好像是冰雕出來的一般,而且常常會忽然在水中不見了,彷彿它也不過是一隻冰雕出來的蝦子竟然漸漸在融化。」文字極富暗示性。這就是西西詮釋人生的藝術。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