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崩樂壞中懷抱希望


2850 期(2019 年 4 月 7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期一直備受尊崇的許多專業界別都鬧出亂子,甚至駭人聽聞的新聞,包括社工、牧師、校長、醫生、工程師,令人驚覺香港社會究竟出了甚麼問題,素以理性、持平、高尚見稱的專業界和專業人士,何竟一個一個的出了問題。

  香港的專業界別(從某個定義來說,教會界也屬一個專業)的確曾備受敬仰,「專業人士」(professionals)彷彿頭上帶有光環。但近二、三十年,商界那種效益主義、指標、量化、短期收效等在私人企業(private sector)的營運方式,已默默進入大部分的專業範圍(profession sectors)。許多原來以服務(services)為己任的「專業」,例如醫療和教育,已盡量採用逼近商界的方式來管理,於是有醫管局、校本管理,甚至不少教會(或教會宗派)也成立類似「董事局」的堂委或執事會,對牧者「衡功量值」,籌謀教會「發展」的策略和指標。

  當教會及教會辦的服務(主要是學校、醫院及社福機構)引入了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例如訂立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原本正視人性的整體性、多元性;及接納人的軟弱和缺點;以至有容忍、彈性、幽默、情趣、創意、偏差⋯⋯就統統被削平。績效主義帶來官僚和非人性化的管理,冗長的會議、持續的評核,為專業人士帶來無盡的壓力,這可理解為何近期有校長欺凌老師,有老師抵受不住壓力在學校跳樓;有幼稚園校長「出走」;也有連串的醫療事故、醫生失紀、牧者犯事,坦白說除了有個人的理由(這當然要正視),也有結構性、社會性的原因。

  著名的盧雲神父(Henri J. M. Nouwen)在其著作《建立生命的職事》(Creative Ministry)中,曾一針見血的指出,無數專業人士(包括牧者)的生命中,充滿挫折、苦澀、失望、頹喪,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專業訓練與內在的靈性生命,出現了斷層,而這割裂在近幾十年,愈來愈嚴重。

  牧師出問題、醫生出問題、校長和老師也出問題,他們比很多人愈來愈忙,參與形形色色的活動,做許多企劃和謀算,日理萬機;但在這忙碌之下,他們如何活出整全一致的生命?在重重矛盾衝擊之下,他們如何保持個人的整全品格?在要求甚高(以至苛刻)的日常工作中,他們付出多了,筋疲力竭,但卻感到空虛、枯竭、疲累、受到傷害;這時候一個不留神,就給魔鬼留地步,做了傷己傷人的事情。

  教會需從速正視這個現象,俾扭轉歪風;教會要重拾她的價值觀,回應耶穌基督的呼召,牧養羣羊,而不是圖謀建立自己王國的版圖。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