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樂記
——創意藝術工作坊後記


2839 期(2019 年 1 月 20 日)
◎ 廣蔭頤養 ◎ 何婉慧(廣蔭頤養院院長)及 陸衛衛(廣蔭頤養院義工)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何平說,照顧父親時,覺得困難的一點就是不明白父親的感受。父親耳背,說話時要靠近他的耳朵,或是提高一級音量。而他回應的時候,有時答非所問,有時只是簡單的一個兩個字。作為照顧者,不能清楚明白被照顧者的感受,感到很沮喪。有時,甚至覺得堅持不下去了!

  一旁的美琪聽到這裏,立即回應說:「是的,這也是我遇到的困難之一。」

  共同的困境

  踏入冬季,在廣蔭頤養院裏,我們為患有認知障礙症人士的照顧者開展了一個透過創意藝術,重寫照顧者旅程的苦與樂工作坊 ——「尋樂記」,從中分享彼此的照顧經歷,並結集照顧者照顧他人及自我照顧的智慧。

  何平的父親年過九旬,兩年前與母親一起入住頤養院。何平是他們唯一的女兒,在退休後全職照顧兩老,每天都會來頤養院陪伴他們的飲食起居。美琪的父親,也已八十高齡。近年因為父親記憶衰退,美琪曾想過送他到照顧老人的院舍,但父親堅決拒絕。美琪也就尊重父親的意思,讓他獨自居住。阿蘭的母親數月前搬進院舍,這讓阿蘭心裏鬆了一些,母親終於有更多專業人士來照顧了。

 

  在第一次的工作坊,我們聊起照顧長者的困難。作為獨女的何平說,有時候會覺得很無助,沒有其他人可以一起商量,一起承擔做決定的責任。就如父母親在入院做手術前,需要子女簽字作出決定,那時便會感到責任重大。在照顧長者時,因為他們的言語混亂,記憶模糊,導致溝通時有困難,容易情緒化。對美琪來說,除了與何平有着相似的困難外,偶爾她也會懷疑,當初讓父親獨居的決定是否恰當。阿蘭不僅是母親的照顧者,她還是兩個孩子、整個家庭的照顧者。如何愛自己、照顧自己,是她想了二十多年的事情。三個照顧者面臨相同的困境,就是如何在自己和作為照顧者的生活中,取得平衡。

  照顧的身分.堅持的動力

  即使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也常常找不到自我與照顧者身分之間的平衡,但大家仍努力地堅持着。在工作坊中,我們用粘土製作探索了照顧者的動力源泉。

  何平說,她的朋友們差不多天天都在旅行的路上。這是大多數退休人士的生活方式——到處旅行。然而她卻選擇留在院舍陪伴父母。她覺得,小時候父母忙碌於工作,花了很多心思栽培她,才讓她有幸在年輕時周遊全世界。現在,全心照顧二老,則是她目前生活的優先選項。在工作坊的粘土畫創作中,她用粘土製作了一個「包」,是因為想起了父母親喜歡包餃子。而餃子裏的餡,是她對父母的照顧旅程中的回味。在這個過程裏,有照顧者的甜酸苦辣,也有與被照顧者一起參加的活動,還有生命中同行的夥伴。隨着時間過去,每個珍貴的回憶、每次與家人和朋友相伴的瞬間,都值得細細咀嚼。

  美琪在工作坊的粘土畫創作中,再次想起父親摔倒時的情景。她為粘土畫上的那點紅,是父親倒下時血的顏色。當日,她滿手是血,料理父親就醫,每每想起,都會覺得無助、心痛。如今回望那個迷茫驚慌的片段,她又領悟到在永恆的時間裏,父親雖然開始忘記自己,但本質上是回歸了原本的自己。她當時手裏那塊染滿了紅色的布,似乎是在為父親「接生」,接受他如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變成本初的模樣。而在她的記憶中,最幸福的時光,就是打着紅色領結的帥氣父親叫着她的小名「大番薯」。那名字是父親給小時候莽莽撞撞的她,無限的寵愛。

  阿蘭的粘土製作,是一籃顏色鮮艷的水果和母親愛吃的食物。母親在入院的頭兩個月並不適應,經常吃不下飯。阿蘭就會把食物攪碎,帶去醫院給母親吃。這籃食物連接着她和母親,每個水果都包含着她對母親的愛。雖然照顧歷程充滿艱辛,但她依然堅持着。不光是照顧母親,還有自己的三個女兒,在二十多年的照顧歷程裏,她都以他人為中心。如今,這食物籃同時提醒着她,要重視自己的健康,因為她不想自己將來成為需要子女費力去照顧的人,希望能夠靠自己的努力,活得健康。

 

  一年後的我.重新再出發

  作為長者的照顧者,我們常常要做好面臨離別的準備。工作坊的最後一節,我們邀請大家以一年後的自己,給現在的我做一幅拼貼畫。

  何平在父母親進入院舍時,便開始寫書,記錄她照顧父母親就診、在院舍生活的點點滴滴。她希望能夠跟更多人分享照顧的經驗,讓更多人瞭解照顧者的現狀。希望社會各界可以互相配合,提高和改善老年認知障礙症的服務。在寫書的過程中,她亦與院舍的義工一起為父母做了生命故事的手冊。她的書《No.1 爸爸媽媽》如今已經出版,她的照顧故事,將在更多的羣體中分享。這是她照顧旅程的結晶,也是她重新出發的起點。她的拼貼畫標題叫「回味」,她說這也會是她下一本書的題目。

 

  雖然美琪說想到一年後的自己感覺還是有點迷茫,不知未來會如何,但她在做拼貼的時候,想起父親常常讚揚她「good!」,於是就以此為主題,建構了未來一年對自己的期許。有藍天、有紅心、有逐步的積累,有對自己的生活的關照,亦有跟父親之間深刻的連結。

  阿蘭的拼貼非常豐富。上面有關於養生的各種資訊,還有關於靜觀的課程。她更將之前幾堂的寫作和粘土製作,一起寫和畫在了拼貼上,既是回顧,又是展望。還有她親手寫下的字句——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她在拼貼畫上寫上自己的詩:每天愛你多一些。這個「你」,既是她的母親,也是她自己。

 

  活在當下.樂而不憂

  「尋樂記」創意藝術工作坊,在愉悅的表達性藝術體驗和參與者真摯的分享中,順利結束。作為認知障礙的照顧者,面臨着諸多的困難,溝通不暢、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情緒的管理、照顧者的自顧不暇等等。但是照顧者們,對家人們依然盡心陪伴,用心照料。在與長者們互相陪伴的日子裏,他們雖有迷茫,但心懷感恩。正如何平在工作坊中分享的一首小詩:

  「生命不走自主,來臨的時候沒有人預先告訴你,走的時候也不會說再見。每一次相聚,可能是最後一次,要說的話最好是歡喜的回憶。活在當下的意思是開心過日子。生命有苦難的時候,但仍可找到感恩的事。」

  這些苦難,讓他們不斷去尋找能夠平衡照顧他人與自我照顧的生活方式,從而能更長久且平和地照顧家人,陪伴他們走到最後。亦幫助他們自己,在未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安和喜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HeHeSheShe】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