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凡間的天使
 探討流產嬰歸宿


2789 期(2018 年 2 月 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每年有數以千計不足二十四週的胎兒流產,卻因法例令父母無法合法安葬,更被列為醫療廢物處理,令不少失胎父母倍感哀傷。早前有失胎父母爭取領取不足週數的流產胎遺體,後經天主教墳場協助安葬於新設的「天使花園」,成為香港先例。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已於一月十六日舉行「走過凡間的天使──流產嬰的歸宿」講座,從中探討如何牧養失胎父母,以及「天使花園」安葬胎兒的經驗。

  去年,Kevin及Angela因流產胎不足周歲被拒領取胚胎,經傳媒和社會關注後終領回胎兒遺體,惟沒有安葬之地,於是尋求天主教香港教區陳志明副主教協助。陳志明副主教分享,當時以基於信仰理由,去信食環署署長,經交涉後,透過修改私人墳場規則,該署批出柴灣天主教墳場五個位於路邊或山上未能作骨灰龕或土葬之地,改建作安葬流產胎之用。

  批出後墳場立時優化環境,並命名「天使花園」,又預備了禮儀書,為Kelvin夫婦之胎舉行安葬。陳志明憶述當日有不少失胎父母出席,他認為此舉能讓胎兒得到人應得的權利和尊重,亦能治療失胎父母之痛,「在信仰上,我們相信受孕成為人,流產胎兒沒有機會犯罪,經歷了少少苦難而進入永恆,若非天使哪是甚麼?」

  陳志明希望讓安葬流產胎成為常規,他已製訂相關表格,亦陸續有失胎父母尋求協助,其中包括基督徒父母。他近年積極在教內推動相關教育,又參與爭取全港合法安葬流產胎,他有感社會氣氛逐漸鬆綁,如醫院會主動問父母是否需要領取僅二十二週的流產胎,相對從前必須足夠二十四週才准領取為寬鬆。

  倡辦胎兒告別禮 以禮儀紓解情緒

  完美句號基金執行董事吳思源先生則分享,三年前協助處理胎兒安息禮後,胎兒父親跪地感謝他,令他感到震撼非常,因而展開關注。他認為失胎父母是弱勢社羣,一方面他們內疚和自責,另一方面家人不理解,因中國文化認為是不光彩的事情,傳統殯葬業更視為「邪門」,不願意接收此類身後事,令失胎父母更感無助。

  吳思源強調,生育一向風險高,加上現代女性非常忙碌,增加失胎機會,教會需要正視事實,學習與失胎父母陪伴同行。他指出,道風山正研究學效天主教墳場設立「天使花園」,他寄望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墳場將來亦能學效,幫助失胎信徒,更希望可以推展到公眾層面。吳先生續言,對失胎父母而言領取遺體並非必要,建議可在私家或是政府醫院試行簡單莊嚴的儀式,「在小禮堂進行胎兒告別禮,完成後歸還院方處理遺體,相信已能為父母帶來一定程度的紓解。」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主任湯泳詩博士分享現時有醫院和社區支援失胎父母,如以超聲波照片或小腳印製作紀念冊,讓父母抒發內心的哀傷;亦有護士為嬰兒穿上義工手製的衣袍,放在小床或籃中以讓父母道別等。她從神學角度指出,從人觀而言,未成形的體質,在母腹中神已認定為「人」,胎兒擁有與人同等生命的神聖和尊嚴。而有關得救的爭論,她則指神學上得救可從聖禮、聖道和恩典三個途徑,而且上帝擁有絕對主權,馬丁路德亦曾強調得救是本乎恩典,流產亦非來自上帝的懲罰。

  大會其後舉行「為流產嬰祈禱禮」,並進行呈石禮,派發象徵流產小生命的白色小石頭,讓與會者抱着小石感受呼吸,隨後逐一呈到台前,記念已進入永恆的小生命。

  父母身分仍存在 同路人連繫同行

  「每一個呼吸都並非理想當然,我甚至能數出兒子曾經呼吸過多少次,因為他的生命只得八天。」朱先生夫婦去年經歷失胎之痛,徘徊在希望與失落之間過後,兒子不幸在約二十五週時離世。他們自言已比其他失胎父母幸運,有機會在最後時光抱着比A4紙張還小的兒子,對他讚美、感謝和道歉,又為他唱生日歌,院牧更凌晨趕至為他們禱告,唱出《天父必看顧你》,令他們得到治癒和安慰,朱太說:「兒子在世雖短,但生命有意義,祝福到病房其他嬰兒的生命。」

  他們隨後為兒子舉行了安息禮,於他們而言是一次被認可的回顧,能夠感受醫護人員及親友對兒子的重視,朱生認為:「我們很難被視為父母,但其實我們對父母的身分很驕傲。」他們坦言思念不會停止,也不介意旁人提及,但身邊人未曾經歷,難免「崩口人忌崩口碗」,他們希望身邊人可以給予空間,朱太說:「當我們主動提起時不需要特別回應,或者提醒我們『向前望』或『再生過』,只需要聆聽或給我們一個擁抱。」

  這半年,他們積極參加相關活動,例如分享會、講座、天使花園紀念活動,認識到一班同路人,朱生說:「旁人不敢提起,令我們只能收藏在心裏,分享會是安全的場所,可以表達情緒,即使流淚都不會有人詑異。」他們視失去兒子的經歷為一生學習的功課,除了尋找同路人同行,信仰亦讓他們知道兒子的靈魂去到更好的地方。在呈石禮時,他們特意多取了三塊小石頭,紀念幾位同路人的子女,朱太淚中帶笑說着:「我們常笑說天堂可能也有playgroup,他們幾個正在一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