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愛滋病日
每年十二月一日是「世界愛滋病日」。順理成章地,十二月第一個禮拜日也被許多教會訂為「關懷愛滋病主日」。惟根據《2009年香港教會普查》反映,全港僅有百分之三點三堂會(41間堂會)對此有所關注。香港教會對愛滋病關注,似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愛滋病是個相對年輕的疾病,首次被發現證實是在一九八一年,卻在短短數年間迅速由非洲蔓延全球,不少人因受感而發病死亡,引起人類極大恐慌,醫界和藥界束手。一九八四年,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首度被證實是引發愛滋病的元兇。一九八八年一月,世界各國醫療衞生高階主管齊集倫敦,舉行「世界衞生首腦關注愛滋病高峰會議」,共商對抗愛滋病蔓延策略,促成訂定「世界愛滋日」(World AIDS Day),並由世界衞生組織每年制定主題,呼籲各國聯手關注愛滋病。「世界愛滋日」以紅色絲帶作為象徵記號,目的是希望喚起世人認識愛滋、對抗愛滋、遠離愛滋、關懷愛滋病患。二零一七年主題是:「Increasing Impact through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and Partnerships.」
愛滋病對全球威脅至今絲毫未減。到二零零二年為止,全球累計有四千萬愛滋病帶原者,其中約有一千三百萬死於與愛滋病有關的疾病,主要是肺結核。至二零一六年,受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約三千六百七十萬人,新感染者約增長了一百八十萬宗,死亡人數約一百萬人。感染途徑主要是透過性接觸、注射毒物、輸血與母嬰傳播。
舊約時代,痲瘋病和今天的愛滋病一樣,被視為極為可怕的傳染病。罹患者必須被隔離、避開人羣,還要披頭散髮、撕裂衣服,蒙着上唇,逢人就要在遠處大聲呼喊:「不潔淨了!不潔淨了!」(利十三45-46)如今教會信徒與大多港人無異,對愛滋病仍存有偏見甚多,甚至錯誤地把愛滋病等同是上帝對同性戀者的審判,對愛滋病人有所歧視。隨着愛滋病全球化與年輕化,教會亟須正視及研習此課題。
教會看待愛滋病人,猶如醫生醫治病人一樣,醫生不會理會病人的身分或行為;面對這些甚或遭主流社會排斥與遺棄的「被罪者」,當教會能站在愛滋病人一方,我們才能有「明光照耀」的見證。美國南加州馬鞍峰教會華理克牧師在關懷全球愛滋病事工方面,投放不少資源,很值得香港教會學效。
將臨期伊始,教會對愛滋病人應可作出愛心服侍:倡導權益、投放資源、愛心關懷、傳送盼望!
陳培德(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委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