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訪美國阿肯色州教會,有機會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的暑期青少年盛會。這個稱為「相遇」(Collide)的聚會已是第三年舉行,單看名稱就具吸引力,讓年輕人面對衝擊,思想信仰,與主相遇;配合教會富動感又專業的短片宣傳,預算五百人的聚會,竟有二千人報名,其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觸教會的,所以我猜想這是一個以佈道為主的福音聚會。
聚會連續三天在教會進行,早上十時至下午三時,聚會內容沒有甚麼特別令人驚喜的環節,活潑敬拜、現代詩歌、自創舞蹈、真實見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講道環節。台上講員年輕有活力,注重福音信息,加上個人的親身見證,配合有的像時裝表演的T型講台,講員可以走近聽眾,令彼此的關係更密切,信息更具感染力。我特別留意台下年輕人的聽道反應,沒有人竊竊私語,也沒有人閉目養神,更沒有人低頭看手機,我在想:他們是否沒有帶手機?或者教會嚴禁手機?
中午時段,由大會提供簡單午餐,有漢堡包、熱狗、批薩任君選擇,年輕人各自拿着食物,就在草地上三五成羣席地而坐用餐。餐後,我發現年輕人仍然三五成羣坐在一起閒聊,仍然沒有人拿出手機。我覺得奇怪,這跟香港年輕人的聚會情況完全不一樣,好奇心驅使我走近一組正在嘻哈的年輕人,「請問你們平常是否不習慣用手機?」我的問題有點冒犯,似乎也帶點愚昧。
「我們都有手機,只是自幼接受的教育是:在朋友相聚的時候,盡量不要看手機,而要珍惜與朋友傾談的機會,」自幼教育?「是,學校和家庭都是這樣教的。」教育是自幼做起,習慣是從小養成。
眼前這一大羣的年輕人,大部分是第一次接觸教會的,簡言之,大部分都不是基督徒。不是教會規定、不是團體限制,而是一種自律的行為,皆因自幼的教育,從而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這對追求「贏在起跑線」的香港家長來說,的確是一種新的啟發,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自制能力,比灌輸知識更為重要。
早年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研究發現,懂得自律的青少年在各項學科上的成績,比那些任性的同齡者更優異。他們採用「延後選擇」(Delay Choice Task)的測試方式,透過犧牲短暫的快樂,以獲取長久的利益。研究結果顯示,幫助青少年培養自律的習慣,有利於他們達至學術的成就,說明自律比智商更重要。
我相信,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習,也學會做人、做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