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而不聞話溝通


2764 期(2017 年 8 月 13 日)
◎ 教會之聲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社羣生活共處,若要大家相安互惠,彼此之間必須先有良好的溝通,以至能夠準確的明白對方,隨而互相調適。講說與聆聽,可以算為互相溝通的起步。在這個重視建立自我的年代,互相溝通更屬處世的必要。現時資訊科技的演進,亦令社羣溝通比起歷史上的任何時刻更是輕而易舉。可是溝而不通,聽而不聞;愈多講說竟然愈是挑起更多誤解,卻矛盾地成為時下的通病。這項社會現象令人落入迷思。

  社會學者對於這項新現象已經有不少精要的解說。自從智能手機由幾年之前開始普及之後,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接收資訊,人人亦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的發出自己的信息。只要懂得按下掌中的小物的幾個鍵,就可以幾乎無限制地「收」及「發」資訊,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全新生活方式。結果,在「收」的方面,無盡的資訊促使接收者流於「速讀」或「略讀」;「偏讀」或「偏聽」,根本難以細心閱讀及聆聽,以至能夠準確地了解訊息。在「發」的方面,無限地廣佈自己成為很多人的新玩意、新樂趣;人的性情就是偏好發表自己而疏於聆聽。

  通訊業界的統計數據顯示,時下的手機「收/發」趨勢是愈來愈多人只用短句、圖片及符號來表達心意,話音交談傳意正在持續減少中。既然欠了真實的對談;又或者只顧自我細訴,而無心細聽對方,人人都只着緊自說自話地發佈自己,那怎麼還是有效的溝通呢?難怪產生溝而不通,聽而不聞的現象了。

  教會生活,信徒相處,對於社會現象不一定具有及時和足夠的辨析;因此對於某些社會生活的盲點,亦大有可能未能免疫。所以教會人士之間的溝通誤會,也時有所聞。牧職同工及堂會領袖宜對社會現象更多敏銳,作信眾的榜樣,帶頭擺脫這些溝通缺漏。

  教會是見證上主,彰揚真理與關愛的羣體。教導與關愛都始於對話溝通,溝通對話本於互敬互重,互重互敬導向細心聆聽,細心聆聽引至貼近了解,貼近了解帶來互諒,互諒換得信任,信任才會交心,交心等於同行,同行不至孤單。這是教會生活的一串良性循環,是所有教會事工發展的基礎,是教會邁向成長成熟的路線圖。共勉。

  區伯平(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義務牧顧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