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讓信仰茁壯成長?陳錦權博士在〈當信仰出現了疑難〉一文表示:「我們需要透過經歷在信仰上的懷疑、生活中的困難等等,才能突破最初的信仰而進入一個更深層個人與上帝的關係中。」對此我深表贊同。危機可以是提升信仰的契機,卻也需要配合別的元素。回顧自己的信仰歷程,有幾個曾經幫助我邁步向前的要素,願與大家分享互勉。
第一,堅持禱告,與神摔跤。我認為禱告是信仰成長的關鍵之一,尤其在信心危機時。雅各與神摔跤(創三十二24-32)是一個寓意豐富的聖經記載。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即使情況非常糟糕,甚至乎對神生氣,也不可放棄與祂的溝通聯繫。要在禱告中繼續乞討、爭辯、討價還價、與神摔跤,直至得到恩典。我得強調,這恩典和收到恩典的方式,往往都是出人意表的,而兩者都有助提升人的信仰。因此,要堅持也要開放;像雅各一樣,和上帝保持摔跤直至得到恩典,不要放棄。
第二,謙卑學習。千百年來,眾多的靈修大師寫下他們的肺腑之言,試圖引導天路客在信仰路上前進。伯納德(Bernard of Clarivaux,1090-1153)的《論愛神》(On Loving God),諾域治的茱莉安(Julian of Norwich,c.1342-c.1416)的《神聖之愛的啟示》(Revelations of Divine Love),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的《神操》(Spiritual Exercise),大德蘭(Teresa of Avila,1515-1582)的《心靈城堡》(Interior Castle,原中譯為《七寶樓台》),蓋恩夫人(Madame Jeanne Guyon,1648-1717)的《簡易祈禱法》(A Short and Easy Method of Prayer),都是啟發我的靈修經典。此外,近代的成長理論家如艾瑞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和馮勒(James Fowler,1940-2015)等等,也幫助我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人的需求和成長,使我獲益良多。歷代的知識寶庫等待着我們去發掘,不要走寶哦!
第三,勇於接受新挑戰。堅持舊模式可能是安全舒適的,但這樣也會讓人故步自封,不能進步。人要成長,難免要拿起勇氣離開安舒區,以開放的心接觸新事物,接受新挑戰。要領會樓上是甚麼光景,就要離開所在的樓層,走上樓去親身體驗。這並不意味着下一層是錯誤的、沒有價值的,因為它承托着上一層。進入新的領域並不需要否定以往的知識和經驗,那是一個整合的過程。藉着神的恩典,我一次又一次將似乎是對立和矛盾的因素整合起來,更新重建我的信仰。
總而言之,堅持禱告,謙卑學習,勇於接受新挑戰,是我信仰成長的關鍵,屢次助我化危為機,再上一層樓。你的又怎麼樣?
黃佩芳(香港信義宗神學院助理教授[基督教靈修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