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問題叢生,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誇言上任後即加撥五十億元作教育經費。事實上香港教育出現問題不在於經費或資源不足,相反很有可能是資源過分充裕,惟不患寡而患不均,分配或使用不得其法才是問題的根源。
近年豪花巨資於所謂「家長教育」,差不多所有中、小學以至幼稚園幼兒院也設有「家長教師會」,既辦了大量親職教育的研習班、工作坊;也動員大批大批的家長參與學校的活動,今日但凡學校有甚麼活動,那怕是學生旅行、跨境學習、遊學團,以致學校的大小典禮如開學禮、散學禮、畢業禮及校慶,得時不得時都邀請家長參與。但錢是花了,家長是動員了,學校大小活動都見到他們的影子,但這可有效令莘莘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得到提升,就是大成疑問。
最近有一宗匪夷所思的新聞:瑞士一所專攻酒店管理的大學,近年取錄了不少香港學生,但該大學最近投訴,香港的家長過分介入和干預遠洋的子女,由不停過問他們實習的時數及地點,以至苛索大學給其子女的電郵和信件副本,如此可「監控」子女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大學的發言人感慨說,如果香港的家長不肯放手,學生們就很難獨立。
這原本是很簡單的常識,父母把兒女生下來,但又不可能陪伴他們一輩子,父母唯一的責任就是教導他們獨立,提升他們自理的能力,俾能應付生活和環境的挑戰。二十一世紀一日千里,瞬息萬變,學者程介明教授指出全球的年輕人都共同面對以下十二個挑戰:
一、天災的致命禍害;二、冤枉的人為意外;三、不斷的新舊疾病;四、莫測的經濟危機;五、突發的社會動亂;六、潛伏的戰爭隱憂;七、泛濫的貪污腐敗;八、任性的政黨紛爭;九、難防的恐怖襲擊;十、洶湧的越境難民;十一、到處的造假詐騙;十二、不意的民生結果。
這時代的年輕人,出生於九十後、千禧後;若在香港,多是嬌生慣養、外傭湊大的一代,並且多是「手機一族」,人機密不可分;對環境、世界全不善感;而因多是獨子獨女,也嚴重缺乏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國內一位心理學者最近寫了《巨嬰國》一書。指出國內人(香港也是)雖已屆成年,其實心理水平仍是個嬰兒,故稱之為「巨嬰」。而「巨嬰」的特點在於自戀,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萬事萬物都要為自己服務,以我為主。
香港許多父母也是圍在兒女的身邊團團轉,由推嬰兒車送他們上學,到過多完全不必要的「親子旅行」、「親子學習」,結果兒女到了二十多三十歲,仍像個「巨嬰」未能完全獨立。他們在學校也許考取優異的成績,但心理質素卻欠奉,難以在動盪幻變的世代立足。
香港不少「名校」都是由教會創辦,但如何在「怪獸家長」充斥的日子,逆轉「巨嬰」的惡潮,本於基督教會全人教育的信念,培養學生自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堂堂正正的做人,的確是不容易的挑戰。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